">
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進行能源轉型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歷史性成就。立足于高質量發展,中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與此同時,中國的能源轉型服務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持續深化綠色能源國際合作,積極做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攜手各國共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主動擔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當前,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三,推動能源轉型是減少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作為國際能源格局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中國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基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的能源密集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較大,而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卻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正因如此,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更是體現出對全球氣候治理的承諾和擔當,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恰如白皮書指出:“中國推進能源轉型,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也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必須做。”
一方面,中國大規模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推動了全球清潔能源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等產品為世界減排二氧化碳作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綠色產品生產國,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占全球總產量的80%。2014年至2023年,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6%增長至18.5%,其中,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量的貢獻率為45.2%。2022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接近6億噸,2023年這一數字則增至約8.1億噸。可見,通過推動能源轉型,中國正在全球范圍內塑造和引領新的生產生活方式。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還體現在對全球能源治理的積極參與和貢獻上。中國主動開展國際能源合作,推動全球能源治理體系變革,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國還攜手各國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及各自能力原則,落實《巴黎協定》目標任務,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助力各國共同邁向更加綠色、包容、可持續的未來。
積極作為,為保障人類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國際能源尤其是油氣價格劇烈波動,對能源產出國、消費國均造成嚴重沖擊,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新挑戰。隨著影響國際能源價格的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各國對能源穩定和安全的需求遠超從前。
中國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全球發展大勢、適應時代要求的能源轉型之路。一方面,這讓中國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清潔、可靠、價格可負擔的能源,保障了中國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這對國際能源價格及能源格局的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其他國家的能源轉型之路提供了啟示和參考。中國以綠色產品、綠色技術和綜合解決方案等提升了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推動全球共享能源綠色轉型的紅利。
2013年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年均占全世界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40%以上,2023年新增裝機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高于其他國家總和。中國不僅在西南地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走廊,還在西北地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以光伏、風能為主的新能源走廊。截至2023年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別達4.41億千瓦、6.09億千瓦,合計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同時,中國的能耗強度顯著下降,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大國,為全球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光伏和風電等產品。這些產品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獲得清潔、可靠、價格可負擔的能源提供了有力支撐。光伏、風電等多個核心技術由中國企業率先推出或大規模應用,大幅度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效率,使得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變得更加廣泛,推動了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進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報告指出,過去10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了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于中國的貢獻。中國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分別下降了30%和75%,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深化合作,攜手共建可持續能源的未來
在國際能源格局深刻調整和中國加強能源“引進來”“走出去”的關鍵時期,中國充分把握國際能源格局的新走向,倡導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等高水平能源合作平臺,聚焦能源安全、能源轉型、能源可及性和能源可持續發展議題,構建起聯通世界的能源網絡。中國積極開展全球能源開放合作,保障穩定的能源供應和合理價格,在不斷變化的國際能源格局中更好地保障了中國的能源安全,也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能源領域需要系統的技術工程,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各個方面均擁有成熟的技術和經驗。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能源全產業鏈合作,在油氣勘探開發、裝備制造、工程服務等領域構建起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與能源輸出國、能源緊缺國等均實現了共贏。
中國還在已有油氣資源合作的基礎上,在電力網絡、水資源、新能源、干旱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開展合作,并充分利用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技術、產品等優勢,實現與合作伙伴的高度互補。這種互補不僅僅是能源消費市場與油氣資源的互補,也是工業與能源產業的互補,更是技術與資源的互補,甚至是不同能源資源間的互補,是加快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
一方面,中國的特高壓超遠距離輸電技術和能源裝備制造能力等全球領先;另一方面,中國核電、“人造太陽”、氫能等新能源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這為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能源合作提供了技術優勢和新的資源優勢,中國影響世界能源格局、推動能源轉型的能力正在日益綜合化。順應全球能源雙向流動加速的趨勢,今后中國將不再只是通過“買家”的身份影響國際能源市場,能源供需雙側的并行發展將會更加突出。中國擁有豐富的頁巖油氣資源,具有完備的工業制造能力,加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豐富的油氣儲量、光熱和風能等資源,為打造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中國作為世界能源轉型的主要參與者和強力引擎,通過戰略引領、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為全球能源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深化能源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未來,中國將繼續與各國共謀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能源向更加清潔、綠色、高效、公平的方向發展。
(作者系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