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滇池,西山聳立,流水逶迤。
位于滇池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牛戀村的小漁村村民小組,村居土坯墻上的螺螄殼,見證著小漁村與滇池的今昔。
上午9點,村民趙春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經營著村里的第一家餐館。“這兩天,餐館從早到晚基本滿客,每天收入能達到六七千元。我準備把空余的客房打造成民宿。”
趙春花回憶,曾經的小漁村,茅草頂土墻房,路泥濘環境差,村民以捕魚為生。近年來,滇池生態保護與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小漁村開始轉型。
雨污分流、戶廁改造,打造環村生態廊道,村集體流轉土地進行生態種植,村民自發建設綠色庭院……村莊美起來,綠色發展理念在村民心里扎下了根。
美麗鄉村,怎樣發展特色產業?于小漁村而言,以水破題,便能因水而興。有水、有院、有人家,游客出門見景;水上文娛中心,引進文化體驗、藝術創作空間等特色業態。
好生態,富口袋。現在每月有2萬多人次來小漁村旅游。“2023年,小漁村旅游營業收入近900萬元。小漁村74戶人家,每戶都有人在村里就業、創業。”牛戀村黨總支書記趙飛虎說。
古寨,山巒,莽莽蒼蒼的樹。
景邁山的清晨,黃一簇,綠一簇,紅一簇。村民們的日子,圍著茶林轉。
景邁山的發展也曾走過一段彎路。曾經,當地試種過密植高產的臺地茶,產量雖然高,品質卻跟不上,賣不出好價錢。后來,茶農把密植的茶樹間稀,再在茶園中栽種香樟、山櫻花、多依樹等,找回“林下茶”種植傳統。通過生態種植,茶葉產量雖有所降低,但品質高了、不愁賣了。
現在,9家景邁山古茶林誠信聯盟企業中,有6家企業年產值超1000萬元。茶農收入顯著提高,每畝收入6000元至8000元。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局長、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副書記張丕生介紹,依托茶文旅融合發展,2023年,景邁山景區實現旅游收入約1.58億元,同比增長43.6%。
“古茶林不僅是我們的生活家園,也是整個景邁山的生態資源。”景邁大寨村村民巖溫發說。
靜的山、動的水,蘊藏著“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
近年來,生態旅游成為云南旅游的優勢和特色。全省600多家A級以上景區,生態旅游景區占72%。迪慶的普達措國家公園、麗江的玉龍雪山、昭通的大山包等,成為人們向往的生態旅游目的地。2023年,云南旅游總收入達1.44萬億元,今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3800多萬人次。
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創意……放眼云南,新產業新業態紅紅火火。
協同發力,久久為功。2008年起,昆明市在滇池湖濱建設“四退三還一護”生態工程,恢復濕地功能。中鐵交通集團西南運營中心黨工委書記、總經理佘國斌說:“滇池草海濕地公園的建成,進一步推動了湖濱生態濕地的修復。”
全面深化河湖長制,58塊湖濱濕地“串珠成鏈”,23公里的滇池綠道環草海段全線貫通,打造“滇池旅游黃金岸線”,深耕滇池沿岸“一村一特色”……這些折射的是云南生態治理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成效,為云南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寫下生動注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1日 01 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