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余月)近年來,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法院長豐人民法庭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勞動爭議審判工作的核心任務,用訴源治理“最優解”回應企業群眾的法治期盼。
“多元共治”激活解紛“引擎”
在辦理王某等10余人討薪案中,某服務公司長期拖欠員工工資,王某等人遂起訴至硚口區法院。長豐法庭運用勞動爭議“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委派硚口區總工會“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調解該案件,將“調”的便利性向前延伸。最終,勞動者同意讓公司分期支付工資,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法院+工會”的密切協作,實現了定分止爭、雙方共贏、及時履行,這一成功范例被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工作專刊刊載。
“從‘法院+工會’出發,我們逐步擴大解紛‘朋友圈’,最大限度發揮‘法院+N’效能,聯合區司法局、區人社局和區總工會建立勞動爭議‘調、裁、訴、援’四合一機制,為企業群眾提供集工會調解、行業調解、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仲裁審查、司法確認等于一體的一站式解紛服務。”長豐法庭負責人介紹。

“硚口法院+硚口建管+N”農民工維權服務站掛牌成立。通訊員供圖
今年4月,為防治農民工欠薪糾紛,“法院+N”再添新成員。長豐法庭與區建設局(建管站)等單位協作,成立轄區首個位于在建項目的“農民工維權服務站”。聚焦勞資雙方需求,推行“12345”工作法——一個服務站、兩個服務對象、三項制度機制、四種功能、五方共治,力求“無痛”化解勞動糾紛,共同打造“無訟工地”。3個月以來,法院駐站聯絡員參與糾紛調解指導、法律宣教答疑10余次。
從“單打獨斗”到“多元協同”,硚口區法院以長豐法庭專業化審判為支點,將“庭、站、室”串珠成鏈,將“院、會、局”織密成網,暢通維權服務渠道,聚合源頭治理動能,有效提升解紛“速”和“效”。
“法治體檢”把脈用工“頑疾”
“哪類勞動爭議需要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有哪些?”……在硚口區某商圈企業服務站,一場法律知識講堂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長豐法庭法官為企業職工代表講解有關勞動合同方面的法律知識。
課后,法官向在場企業發放了《企業用工法律風險提示手冊》,指導企業對照手冊逐一排查用工風險,填寫《用工法律體檢自查表》,并從勞動合同簽訂、續簽、解除、社會保險繳納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議。

法官為企業解讀《用工風險提示函》。通訊員供圖
長豐法庭積極探索“法治體檢”舉措,依托司法大數據,定期對轄區勞動糾紛的整體情況和變化趨勢分析研判,針對不同行業領域在用工方面的突出問題,編撰《企業用工法律風險提示手冊》;聯合建管站、勞動監察大隊,組織企業代表開展座談研討,摸排轄區重點行業和在建工程項目用工隱患,對癥實施“靶向治療”;向小微企業推送《用工疑難問題網絡調查問卷》,就反饋的用工風險和管理漏洞向企業發送《用工風險提示函》,幫助其規范用工、消除隱患、預防風險……
截至目前,長豐法庭已通過座談走訪、普法答疑、問卷調查、風險提示等方式為210余家企業精準把脈,幫助企業從源頭上堵塞漏洞、規范管理。
“能動履職”優化法治“供給”
“感謝各位法官,拖了這么久的事終于有了說法!”園區共享法庭內,正在簽署調解協議的孫女士激動地說。
在該起涉及某改制企業群體性案件中,長豐法庭發揮“示范訴訟+”優勢,與區總工會聯動化解50余件勞動糾紛,通過分期履行等方式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此外,兩部門聯手打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和《自動履行告知書》組合拳,為系列案件的后續履行續上“雙保險”,在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同時,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法官在園區共享法庭開展調解工作。通訊員供圖
像孫女士和她的工友這樣,通過法庭“訴前調解+示范判決+判后答疑+風險提示”工作模式,與企業“握手言和”的案例還有很多。
法官表示:“我們在勞資糾紛多發園區開展巡回審判、示范庭審,針對社會保險待遇、追索勞動報酬等多發案件,堅持以‘調’促治,作出示范判決,發布典型案例,用一案帶動多解。還會向主動履行義務的企業發送《自動履行證明書》,為其獲得正向市場評價提供參考,為企業發展定心凝神。”
既要當好“定心丸”,也要打好“預防針”。長豐法庭延伸司法服務,在硚口經濟開發區、區綜治中心、漢正商圈等重點區域設立“訴調對接工作站”,定期開展業務指導,抓實前端預防,讓矛盾糾紛止于未發。舉辦“法治夜校”“普法微課堂”15場,結合審判實踐“舉例子”“講案子”,為企業、勞動者宣講法律政策、提供法律咨詢530余人次,增強預防糾紛“免疫力”。
以法治強保障,以善治促發展。硚口區法院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能動司法理念,推動審判工作“新質”發展,深耕訴源治理“責任田”,努力繪就勞企雙向奔赴“同心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