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庹莉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進一步增強新生法治意識,更好發揮案件審理的警示教育作用,9月2日上午,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東湖人民法庭將巡回審判“搬”進大學校園,以真實案例開展“校園庭審”。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法醫學系全體本科新生,法學院碩士研究新生,部分院系新生150余人共同進行了一場真實生動的“庭審實景體驗課”。

“庭審實景體驗課”現場。通訊員供圖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敲響,一起不當得利糾紛案件正式開始審理。原告與被告因還建房指標問題發生爭議,原告認為被告在未征得其同意且未支付還建房指標的情況下,擅自處分屬于自己的指標,該行為構成不當得利,遂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返還自己應得的還建房指標。
“法官旁邊的兩位人民陪審員在審判過程中發揮什么作用?”“在證據存在爭議時,人民陪審員和法官如何協調意見?”庭審結束后,新生代表們紛紛大膽提問、暢所欲言。
“在證據存在爭議時,人民陪審員和法官應當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并進行充分的討論和協商。如果意見無法統一,應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決。”東湖法庭庭長李志濤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了詳細解答,并與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法官解答。通訊員供圖
“不當得利糾紛往往與誠信缺失有關,不當得利制度不僅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正義,也蘊含了社會道德的要求?!?/p>
“通過真實庭審的案例展示,同學們能直觀地感受法律威嚴與公正,理解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益中的重要作用。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比起書本知識更能激發法學生興趣和社會責任感?!?/p>
“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學習、積極思考、勇于實踐,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p>
專家點評階段,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高倩,華科法學院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王歡歡,法學院副院長、院工會主席鄢斌,作為點評嘉賓一一發言。
武漢東湖高新區法院圍繞“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堅持以黨建帶隊建促審判提質效,做好普法六進工作,將法學案例和法治理念帶入校園,使審判實踐真正用“看得見”“聽得懂”的形式與法治宣講深度融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