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月前,西藏拉薩市人民醫院迎來了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
這支專業性強、資歷豐富、管理精良的隊伍來自三千多公里外的北京,他們以堅定的信念和精湛的醫術,為高原兒女送來更多健康福祉。
9月3日,記者隨“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雪域高原煥新貌”調研采訪活動來到拉薩市人民醫院。在這里,許多蘊藏著“北京力量”的感人故事正在發生。
還沒來得及適應高原,來自北京友誼醫院的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何振就帶領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鏡團隊為慢性闌尾炎伴闌尾糞石患者開展了西藏首例子鏡直視下逆行性闌尾炎治療術,至今已開展15例,不開刀不切除,手術效果立竿見影;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醫生趙勇頂著高反不適,堅持3個小時,成功為出生僅10天先天小腸閉鎖的小患者進行手術……
“我們的手術專家有時一邊吸著氧一邊站在手術臺上連續工作,最長的一次持續了十余小時。”陳順馳來自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科,目前任拉薩市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在這里平均每天他的出門診量為20人左右。
來自北京回龍觀醫院的庫曉峰副院長今年主動申請了延期援藏。在去年的義診活動中,他去過邊防部隊,到過牧區,也進過寺廟。與當地百姓深入接觸過后,他更加堅定了醫療援藏的信念。“我覺得在這個地方應該再多留一些時間,把在內地管用、適宜的管理措施和經驗與這里的實際工作相結合,促進人民醫院更加全面地發展。”庫院長告訴記者,用心用情為西藏醫療事業注入“北京力量”,是許多援藏隊員的心聲。
2015年以來,北京市屬22家醫院共派出管理、臨床專家10批171人190人次,以“以院包科”的形式奔赴拉薩市人民醫院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2017年,拉薩市人民醫院在西藏率先創建地市級“三級甲等”醫院,建設胸痛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五大中心”。
該院消化科主任伊比然恨介紹,在北京“組團式”援藏的大力支持下,醫院消化內科在2023年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并被授予“拉薩市臨床重點專科”,2024年被授予“拉薩市消化疾病中心”。科室各方面均得到顯著提升,造福了廣大消化系疾病患者。
卓瑪次仁是拉薩市人民醫院產科主治醫生,從西藏大學畢業后,她在山南的基層單位工作了一年。“相較于平原,高原孕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更高。”回到拉薩執醫后,在北京援藏專家手把手帶教下,卓瑪感受到整個科室都有了新變化。
“我發現這邊很多手術都已經在開展了,而且技術很好。”拉薩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李琳來自北京婦產醫院,她表示,今年打算帶出更多本地學徒,進一步提升婦產科微創技術。
“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手把手指導,面對面教授,為醫院培養了一批“信得過、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地人才隊伍。
援藏專家帶領本地醫生累計開展275項新技術和多例疑難危重手術,其中近百項填補自治區技術空白;百余名援藏專家與本地425名骨干實施“師帶徒”“造血”工程,221項新技術實現了本地醫生獨立開展。
如今,拉薩市人民醫院實現可治的大病病種達到439種,年門急診量31萬余人次,住院量1.6萬余人次,手術量近6000臺次,以較強的診療能力為實現“大病不出藏”發揮作用。
“未來我們將不斷提升醫療質量,加強醫療管理,提升拉薩市人民醫院的整體的醫療服務水平,打造高原地區的醫療服務中心。”北京市第十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拉薩市人民醫院院長張寧表示。
目前,醫療援藏已經從自治區、地市延伸到縣鄉,帶動了西藏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升。以往很多不敢想、沒法治、治不好的疑難雜癥,如今都可以在西藏當地醫院解決。能做的手術越來越多,當地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健康福利。(黃玉琦、實習生李蕙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