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姜泰陽
“鄧法官、劉姐,你們的方法太有效了!前兩天說的那個案子我調解了。”網格員小陳興奮地說道。
小陳是剛到武漢市百步亭社區工作的網格員,最近他遇到了這樣一起糾紛。趙某與張某通過親戚介紹相戀結婚,并育有一子。
然而,一年不到兩人婚姻就走到了盡頭。對孩子的撫養權問題,二人始終爭執不下、互不相讓,只要見面就免不了拌嘴吵架,矛盾也越來越大,到了幾乎要動手的地步。
“兩個人都想撫養孩子,但孩子到底應該跟著誰,還是要從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
“雖然他們各不相讓,但都是為了孩子好,現在只是在賭氣,要做通雙方的思想工作。”
“你之前組織他們幾次調解,都是面對面的,但兩人都是急脾氣,一言不合就吵起來了,試著換種方式,分頭找兩人談談。”
……
小陳借著武漢市江岸區法院百步亭社區法庭定期聯動、指導調解的機會,向副庭長鄧頔和特邀調解員劉靜請教起來。法官和調解員的分析,讓小陳茅塞頓開,決定回去采取“背靠背”的調解方式,分頭再做雙方的思想工作。
為盡快解決糾紛,鄧頔決定,與小陳一起開展調解工作。
“孩子還這么小,跟著媽媽更有利于孩子成長,你和孩子的血緣關系也不會因為這樣就發生改變,定期去看望孩子,支付撫養費讓孩子健康長大,也是你身為父親的責任。”
做通了趙某的思想工作,鄧頔和小陳又立即聯系張某,跟張某說起了暖心話:“我們知道,你為了把孩子撫養好,付出了很多心血,但趙某畢竟是孩子的爸爸,孩子的成長也需要父親的參與和陪伴,你們要協商好,定期讓趙某來看孩子。”
幾番入情入理的話,漸漸打開了雙方原本固執的心結,最終兩人各退一步,達成一致意見,簽訂了調解協議。一場“劍拔弩張”的糾紛,最終“好聚好散”,畫上了句號。
“社區哪里有糾紛,我就會去哪里做工作,但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需要有專業的法律知識來判斷,就要請求外援了。百步亭社區法庭的法官們在這方面幫了我們很多。”小陳感慨地說。
為增強社區工作人員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提高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百步亭社區法庭創新方法、靶向施策,包保社區下屬9個居民委員會,保持24小時線上溝通,實時“線上”咨詢,定期上門服務;創新建立“9名居委會書記+9名社區綜治委員”的特邀調解員隊伍,聘請“中國好人”陳立昌作為特邀調解員駐庭服務;定期開展社區網格員、志愿者“以調代課、以案釋法”指導調解培訓,在實踐中提升矛盾糾紛調處能力。
“百步亭社區的人民調解力量是一座‘富礦’,我們將進一步做深做實指導調解法定職責,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百步亭社區法庭副庭長鄧頔說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