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姜泰陽)如何提高執行案件效率,敦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辦案中,既離不開強制手段彰顯法律威力,也需要承辦法官打好“心理戰術”,攻破被執行人心理防線,促使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節約司法資源。
近日,在武漢市江岸區法院執行局接待大廳,執行法官“巧借力”,“以儆效尤”——兩起案件一次執結。
被執行人金某與他人簽訂勞務合同,工程到期后,卻始終欠付勞務費2萬余元,被江岸區法院強制執行。
立案后,執行法官多次要求金某來院報告財產狀況,金某均不予回應。通過網絡查控,發現其名下“無房無車無存款”,目前人也“不知所蹤”。
經過多番走訪調查,執行法官根據線索,得知金某目前“暫住”在某小區。執行法官立即開展研判、制定執行方案,在周六一大早,帶領團隊突擊上門,將還在睡夢中的金某帶回了法院。
此時,另一組執行團隊正帶著被執行人朱某趕回法院。原來,朱某因向他人借款逾期未還而被訴至法院,盡管只有一萬塊,朱某仍然“百般抵賴”,拒絕還款。
在執行局接待室,一邊是拖欠勞務費的金某,一邊是借錢不還的朱某。
同樣是欠款金額小、被執行人抗拒執行,兩位執行法官“一拍即合”:強制執行不是最終目的,如何敦促二人主動履行?不如以案推案、一次性解決兩起案件。
接待室內,面對執行法官的詢問,金某仍然咬牙堅持“自己確實沒錢”,但其住處的豪華裝修、身上的精致穿戴早已被執行法官“看在眼里”。
當執行法官向其嚴肅說明可能面臨被司法拘留的法律后果后,屢次不配合法院執行、企圖“賴”過履行的金某“慌了”,態度“大轉彎”,當場表示馬上籌錢,希望執行法官能再給一次機會。
而接待室另一邊,原本態度蠻橫的朱某默默看著這一切,心里終于開始“打鼓”,主動站起來,試探性地詢問法官:“我現在可以聯系家里人打錢嗎?”
兩位執行法官對視一眼,心里有了底,金某的案件對另一個被執行人也起到了震懾作用,“計劃”奏效了。
在執行法官的監督下,金某和朱某各自聯系親友湊齊了款項,半小時內,將欠款打入了法院賬戶。一個上午,兩起案件圓滿執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