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卓張鵬 陳芷萱)“四德”凝聚人心,榜樣催人奮進。9月26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下簡稱中南大)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暨第五屆“公道美品德行獎”授予儀式在該校南湖會堂舉行。中南大黨委書記侯振發,校長、黨委副書記朱方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申祖武,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仁山,原校黨委書記徐敦楷,獲獎者,特邀授予嘉賓及中南大師生代表出席授予儀式。
“在蒼茫的夜色中,一艘紅船駛向晨光熹微,一盞燈,十三顆火熱的心,肩并著肩,閃射出信念的光輝……”伴著清朗明媚的音樂,授予儀式在詩朗誦《信念的光輝》中拉開帷幕。儀式按照博文明理、厚德濟世、崇尚創新、砥礪奮進、貼心服務、提名獎等六項頒授環節進行,采用視頻導入、事跡介紹、現場采訪、嘉賓授獎、互動交流以及穿插文藝表演等形式,將獲獎者(團隊)的感人事跡娓娓道來,為師生校友、社會各界觀眾獻上一堂傳承理想與傳遞真情的大思政課。

“90后”大先生為黨為國著書立說
該校“博文明理”類獲獎者是為中共五大歷史地位正名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毛磊教授和被稱為“撬動”知網第一人的經濟學院趙德馨教授。毛磊是一位有著70余年黨齡的老黨員,源于對黨的熱愛,他做了一輩子黨史研究,“共產黨就是我的家”。他一生節儉,大部分積蓄都用來編著出版黨史書籍。“只要自己還能思考,就會繼續研究黨史、講黨史”,毛磊在獲獎感言中說:“希望新時代的年輕人在永遠跟黨走這個根本問題上超過我們這代人。”趙德馨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經濟史學家,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史的研究中心一定要在中國”。他一生以求“通”為己任,為國家著史,為民族爭氣。趙德馨即使退休了仍筆耕不輟,“只有到了不能思考問題之時,才是我的封筆之日”。兩位“90后”大先生分別扎根在中共黨史領域、中國經濟史領域幾十個春秋,以學術為志業,詮釋“博文明理”之真諦,他們為彰顯“四個自信”之堅定而矢志不渝!
中南大北京校友會和云南校友會心系母校服務校友,堅持“服務校友不下線,幫困扶難不落人”,在最需要幫助時施以援手,讓校友們倍感溫暖;他們心系母校、反哺母校,支持母校各項事業發展。2023年,他們在各地校友和社會友人的支持下,圍繞國際法系2001級吳丹丹校友重病救治事宜牽頭持續開展幫扶工作,完成了一場愛心傳遞、挽救生命的壯舉。
一束光影響一批人
舞臺上,趙德馨通過一張泛黃的學生登記表,將時光拉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趙德馨于二十年華的求學故事,讓臺下正值二十歲左右的中南大學子們深受鼓舞,他們回應,“我們這一代人和老師們這一代人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要應時代之需、應國家之需、應社會之需,緊握時代的接力棒,以青春之筆書寫建功立業的新篇章。”
一束光能照亮別人,更能帶動一批人。該校榮獲“砥礪奮進”類獎項的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李金龍,在學校的幫助下,成為了一位創業達人,創辦了5家公司,“創業版圖”囊括了在線教育、創業孵化、節能環保和智慧養老等領域,但他心懷感恩之心,在自己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為1.6萬學生分享創業經驗,帶動百余人參與創業實踐,“我的目標不僅僅是實現經濟獨立,而是想要更多回饋師生、服務社會”。
被稱為“中南大特種兵”的國旗護衛隊,在26年的成長發展中,積極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帶領中南大青年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習生活中。不少隊員在國旗護衛隊師兄師姐們的感召下,積極參軍入伍,保衛家國。他們中有在祖國最西部“瓦罕走廊第一村”站崗的阿吉買買提·吾守爾,有曾駐扎非洲熱帶雨林執行維和任務的韋肖與張宏偉,有服役于大國重器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張鵬,有三次遞交入伍申請成為陸軍首批99A女坦克手之一的周格格。
該校榮獲“崇尚創新”類獎項的農業經濟管理教師團隊引導學生“自找苦吃”,自覺投入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和實踐中,用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外國語學院朱紅瓊教授不僅組建了學校的俄語專業,還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創新發展,塑造了中國形象、彰顯了中國風采、弘揚了中國精神。學生胡素莉得益于朱紅瓊的幫助出國留學,在異國他鄉又受到朱紅瓊的照顧,她說要以老師為榜樣,為國家作出貢獻。來自該校定點幫扶鹽津縣的邵海嬌、從華坪女高考入該校的張匯清都表示,要像師兄師姐們一樣,在中南大學成后回去建設自己的家鄉。
“請老師們放心,我們深深懂得誓言就是行動,奮發就是職責,青春就是接力,報國就是方向!”鏗鏘有力的詩朗誦《請老師們放心》,更一步匯聚越來越多的“微光”,將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貼心服務類”獲獎者劉洋是中南大2007級法律碩士教育中心研究生,2010年6月畢業后,她放棄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回老家洛陽扎根基層,做了一名選調生,在基層一待就是14年。她從社區居委會干起,當過“小巷總理”,也當過鎮長、書記。在2022年開元路街道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時,劉洋作為街道黨工委書記在北京接受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和表彰。
與劉洋一樣,扎根基層、以國為家、服務人民的,還有榮獲提名獎的中南大鄉村振興校友會校友徐志新和蘇州校友會陸丹愛心助學志愿服務隊,他們在鄉村振興、志愿服務等不同領域服務社會建設、服務民族復興。
不只在校外,在校內,中南大也有一群人,他們愛校如家、服務學生。聶儒海是該校環湖六棟的“大家長”,他能記下樓棟超過70%的學生名字和所住宿舍號,他愛生如子、事無巨細、貼心服務,護好一樓人。
在提名獎中,還有該校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兒童文學閱讀與推廣團隊、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田腕君、金融學院劉冬姣教授、會計學院碩士研究生江劍、體育部周曉東副主任、哲學院“致行”團隊、后勤保障部綠環人、法學院巢容華副教授等個人或團隊。他們都是來自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師生,在閱讀推廣、教育教學、科研報國、校園建設等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有遠大的理想,在黨的光輝下,建設幸福的祖國,我們要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激昂的校歌激勵更多的中南大學子投入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投入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中。
信仰是最大的新質生產力
以情動人,以行育人。授予儀式中以滿載故事的道具為媒,引出人物故事,跨越時空的界限,讓獲獎者的光輝歷程躍然眼前。趙德馨二十歲時在中原大學的畢業學生登記表,泛黃而斑駁,卻承載著青春的抱負與執著,它不僅是一張紙,更是歲月見證下知識探索的起點,讓觀眾們感受那份對學問不懈追求的堅韌與純粹。而國旗護衛隊手中的“第一面旗”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責任與榮耀的象征,每一次揮動都激蕩著愛國情懷。這樣的設計讓儀式更添溫情與厚重,讓每一位獲獎者的故事更加鮮活。
信仰是最大的新質生產力。授予儀式聚焦“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宏大主題,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轉換成儀式中“六類獎項”精神實質予以呈現,體現了儀式的政治性和教育性。儀式還采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用講述個人的故事來講好中南大的故事、新時代的故事以及發生在中南大的中國故事,通過儀式的課堂化、過程的課件化、流程的課程化,處處體現著學校“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中南大通過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探索出將“三尺講臺”變成“四方舞臺”的藝術形式,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青春有信仰,讓信仰更青春,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
“每一位獲獎者都是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物,他們是楷模、更是榜樣。”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李小雨看完授予儀式后被毛磊教授的事跡深深感動,“毛磊教授鼓勵青年一代要接過老一輩的接力棒,認真學習、潛心研究,在黨史領域耕耘自己的一片天地。”作為青年一代,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將所學運用于實踐,做到學馬信馬、言馬用馬,在追求學術的道路上不斷奮斗。

據悉,“公道美品德行獎”由王廣西校友和校內一對退休教職工夫婦于2015年出資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專項基金由中南大教育發展基金會和黨委宣傳部共同管理。自2015年至今,該評選已連續舉辦五屆,共有47個團隊(個人)獲獎、37個團隊(個人)獲提名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