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姜李 李予澈 劉明】談及中國科幻電影代表作,許多影迷心中的首選或許是《流浪地球》系列。作為備受矚目的銀幕巨作,該系列的兩部影片分別于2019年和2023年問世,在海內外科幻愛好者中掀起熱潮,其幕后故事卻鮮為人知。近日,一部由郭思文導演、揭示《流浪地球2》拍攝過程的紀錄片《流浪地球2:再次冒險》搬上銀幕,首次將電影幕后的諸多細節公之于眾,諸如“黑鷹”直升機的打造歷程等。此外,影片亦為觀眾描繪了中國科幻文化蓬勃發展的壯麗圖景,令人對未來充滿遐想與期待。
科幻與現實結合
《流浪地球2》的諸多幕后故事,首次在電影院被公開。例如,攝制組還原并拍攝“黑鷹”直升機殘骸的過程便是首次亮相銀幕。劇組首先以全尺寸比例打造直升機模型,依次制作原型并手工組裝。隨后,他們巧妙地“破壞”模型,以更加逼真的效果呈現出直升機殘骸的樣貌。雖然這個直升機場景在電影中僅占幾個鏡頭,但道具團隊卻耗時數月精雕細琢,才最終布置完成。
類似的制作不勝枚舉,如工程外骨骼、門框機器人、月球車道具等,均彰顯出中國科幻電影創作具備扎實的道具制作能力。電影制作行業專家方穆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科幻作品中的頂級視覺呈現,往往是依靠專家對道具細節——從尺寸、色彩到圖案——無數次精細調整實現的。”
紀錄片還揭示了電影中紐約聯合國大樓的構建過程。影片的海外制作團隊曾獲得聯合國紐約總部內部的特別參觀許可,結合美術部門提供的聯合國標志性建筑金色大廳的設計藍圖,將虛構場景融入現實中。
為確保影片在邏輯與視覺藝術上的嚴謹融合,攝制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作為顧問。科學顧問團隊為影片中的許多關鍵場景提供理論支持,如月球爆炸的復雜視覺序列,這一情節背后是大量科學討論和理論驗證。
“在特效制作的過程中,劇組團隊不斷尋找平衡,既要保證視覺效果的震撼力,又要讓觀眾相信這些場景的現實可能性。這種‘科幻與現實結合’的方式,是《流浪地球》系列創作的核心,也是我認為《流浪地球2》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紀錄片制片人呂瑩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構建中國科幻文化全貌
除了揭秘《流浪地球》系列的創作過程,紀錄片團隊更希望向觀眾展示中國科幻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通過咨詢文學、歷史等多個領域的專家,紀錄片揭示了中國科幻發展中的幾個重要里程碑,包括梁啟超所著《新中國未來記》帶來的早期文學啟發,以及1979年創刊的《科幻世界》雜志。《科幻世界》雜志培養了劉慈欣、王晉康和何夕等一批中國科幻作家。
“在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希望能構建中國科幻文化的全貌,這一點對于喜歡科幻題材的中國觀眾來說極具意義。中國的科幻文學其實有著悠久歷史,但過去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較為有限。而隨著《三體》和《流浪地球》系列的崛起,中國科幻作品才真正意義上進入了全球視野。”紀錄片導演郭思文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
“我們以這種背景介紹的方式讓海內外觀眾理解電影本身的同時,發掘中國科幻文學的獨特性。中國科幻并非單純模仿西方科幻,而是融合東方的哲學、歷史、文化背景,呈現出不同于歐美的審美和思想內核。《流浪地球》的集體拯救故事,背后是一種人民史觀,與西方科幻習慣性表達的個人英雄主義形成對比。”郭思文強調。呂瑩瑩補充道:“與許多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科幻電影起步較晚,但作為‘后發者’,我們具有強大的優勢。近年來中國科技的快速進步,為科幻電影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廣闊前景。”
詮釋中國文化內涵
文化產業專家陳復思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科幻并不缺乏優質IP,其文化正逐步擴展出“多領域”協作的格局,涵蓋的不僅是電影行業,還包括游戲、美術等多個領域。
以中國游戲《崩壞:星穹鐵道》為例,這款戰略類游戲帶領玩家踏上星際冒險的科幻之旅。游戲在保持科幻主題的同時,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其視覺美學設計中,例如采用了華東地區安徽省獨具特色的傳統建筑風格。這款游戲在海外玩家中同樣頗受歡迎。陳復思表示,這種“科幻與游戲”的設計創新,幫助海外年輕人“輕松體驗中國文化”。
近年來,科幻題材也成為策劃藝術展覽的熱門主題。陳復思強調:“將科技與文化遺產結合起來,使看似抽象的科幻作品成為重新發掘傳統中國文化的一種方式。”中國科幻不僅在電影、游戲等領域中展現潛力,還通過創新的方式重新詮釋了中國獨有的文化內涵。
這種多領域協同發展的格局,不僅為國內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文化體驗,也向全球輸出了具有獨特中國元素的科幻作品。這些作品逐漸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開啟一段屬于中國的科幻新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