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貨幣經濟緊密聯系、互融互促,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效應日益凸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已經成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支撐。當前,由于對數字經濟的本質特征、運行規律等方面的認識還不夠到位,保護、促進發展數字經濟的體制機制仍在探索中,進一步健全完善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具有“乘數效應”。
以加強頂層設計贏得主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機遇,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要地。要加強對數字經濟的理論研究,深化對數字經濟的基本特征、發展規律、運行機制和實踐需求的理解認識,特別是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貨幣經濟的差異化、獨特性研究,更好地準確把握數字經濟的發展態勢、未來走向。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聯席會議制度,結合不同部門職能、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強化部門、地區的統籌配合、協同聯動,充分發揮好比較優勢。堅持實踐導向,全面深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完善數據產權、流通交易、統計測算的指導性法規制度等,為數字經濟的大生態格局提供保障。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礎性要素,要著力打造具有國家特色的數據信用體系,在數據采集、數據流動、數據監管和數據安全等方面完善行為標準、權益保護、等級評定和監管體制等,為數據價值化、數字產業化提供良性發展、健康發展的支撐。
以加強戰略布局搶占先機。數字經濟的發展涉及的技術領域、產業形態寬廣多樣,下好“先手棋”能夠更好地搶占高地、贏得未來。要在基礎技術上實現引領性突破,針對海量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大模型算法、操作系統等相對落后的情況,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力度,以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為重點,支持開展原創性、顛覆性研究。要以工藝制造水平提升為重點,在集成電路、高端芯片、半導體材料等方面持續發力,加速建設領先的智能終端、存儲設備、工業母機、先進材料等大數據硬件產品的產業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建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制造業,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數字服務業和數字政務,推動行業的整體融入和轉型。重點突破量子信息、通用人工智能、空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未來領域,發展工業互聯網,依靠關鍵數字技術引領、推動未來產業的前瞻性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以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為原則,依據不同地區的產業基礎、技術條件的差異化特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設立未來產業先導示范區,引導資源、資金、技術區域化集中,構建各具特色、優勢互補、鏈條完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以加強人才儲備提供支撐。數字經濟、數字產業的發展基礎是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人才。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戰略方針,持續優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持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更加突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科技創新變革導向,動態調整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數字經濟相關技術的學科建設,加大對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建設支持力度,大力培養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具備數據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復合型高端人才,提升人才的源頭創新能力。優化科研項目評價和成果轉化機制,構建以質量、貢獻、績效為主體的評價激勵機制,充分考量數字技術領域的特殊性,實施多元化評價,充分調動科研團隊、科研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打通產教研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與產業、區域、社會發展的同步,支持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協同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要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聚焦建設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健全人才引進、流動和服務體系,加大人才引進和教育合作力度,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數字經濟人才隊伍建設體系。
以健全治理體系強化保障。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數字經濟與平臺企業、政府等密切關聯,與生產者、消費者緊密聯結,在各類場景、系統中高速流動,高效高質量的治理體系才能保障數字經濟的行穩致遠。要構建數字經濟統計評價指標,將數字經濟納入目標績效考核,鼓勵各地各部門在場景培育、數據開放、產業集聚等方面先行先試。要推動數字政務升級轉型,運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服務流程、服務手段,創建更優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動監管體制機制改革,統籌規范涉及數字經濟發展的行政許可、資質認定等事項,探索對數字經濟領域新興產業實施處罰監管、信用免查等,營造更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要筑牢安全屏障,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管理、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數據信息使用監管等制度。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