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急需的創新型人才。
積極運用科學思維是我們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樣離不開科學思維的有力支撐,我們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理解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發展規律和實踐要求,以科學思維破除認識誤區、避免實踐偏差,增強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戰略思維能力是指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要增強戰略的前瞻性,深刻認識到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深刻領會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們黨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的戰略抉擇。要增強戰略的穩定性,保持長期堅持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定力,用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性有利條件,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以正確的戰略策略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抓到底、善作善成,確保黨中央對新質生產力作出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在執行過程中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提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是指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要以歷史的思維看待生產力的發展,在對生產力發展歷史的深入思考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深刻把握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對應著不同質態生產力的歷史規律,從歷史長河和時代大潮中分析新質生產力的演變機理,在歷史的大視野中理解新質生產力孕育、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邏輯。要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發展新質生產力,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重大歷史機遇,在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勇于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和躍升。
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要克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遵循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度障礙,形成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敢于正視矛盾和問題,圍繞突破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統籌設計、一體推進產權關系、分配關系、交換關系、消費關系和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提高系統思維能力。系統思維能力是指以系統論的原理和觀點為指導,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地對事物進行分析和認識的能力。要把新質生產力作為系統來認識和把握,以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觀點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是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要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系統性、整體性、關聯性和協同性,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注重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的系統集成,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要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創新氛圍,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解決人們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認識不到位、觀念陳舊、能力不足的問題,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急需的創新型人才。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現技術革命性突破,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不竭動力。
提高法治思維能力。法治思維能力就是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要強化法治觀念,采取有力法治措施,扎實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相關立法、執法和司法工作,明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導向和法律保障,以法治方式凝聚共識,統籌各方面利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要厲行法治,堅持在法治化軌道上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構建規范便捷、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以高水平法治建設保障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提高底線思維能力。底線思維能力是指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要增強憂患意識,統籌發展和安全,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避免脫離實際情況、不按規律辦事,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跟風、泡沫化,確保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要敢于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有效掌控局勢、化解危機,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積極整合和利用全球資源,主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在新領域新賽道構筑競爭新優勢,搶占發展制高點,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作者系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共產黨加強青年理論武裝的歷史考察和基本經驗研究”(23BKS054)階段性成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