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喬治·格什溫譜寫的《夏日時光》悠揚唱響,引出歌劇《波姬與貝絲》的跌宕故事。10月12日和13日,這部20世紀極負盛名的作品在保利劇院上演,為第27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收官。
自10月5日開幕以來,為期一周的音樂節以9場音樂會和多場衍生活動,再次為北京觀眾獻上一年一度的音樂盛宴。雖然場次和時間與往年相比有所精簡,但圍繞“樂聚北京,悅聽世界”的主題,今年,音樂節力度不減,在多個層面,特別是在多元文化交流繁榮等議題上,中國音樂家的探索更見深度。

譚盾執棒中國交響樂團與嗩吶演奏家劉雯雯合作演奏《百鳥朝鳳》。本報記者 方非攝
持續深耕“中國概念”
作為與北京這座城市緊密相連的文化盛事,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血脈里始終涌動著中國文化的基因。
10月5日,國家大劇院里,第27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大幕拉開,在“百鳥朝鳳,中西齊鳴”的主題下,開幕音樂會集結了當今國內樂壇的頂尖力量。中國作品先聲奪人,譚盾執棒中國交響樂團,以一曲《北京中軸龍脈之鐘》為演出開場,趙聰的琵琶與樂隊的“鐘聲”交融諧鳴,那是悠久積淀的傳統文化留下的深邃回響;家喻戶曉的《百鳥朝鳳》里,劉雯雯以兩柄嗩吶氣貫長虹,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涌動激蕩,精彩得令人屏息。
在音樂架起的橋梁上,“我們必須讓世界立體地看到今天的中國、真實的中國。”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始人、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說。對腳下這片土地的關注、挖掘、展現,是北京國際音樂節一以貫之的堅持。2001年,北京國際音樂節率先將“委約創作”的模式引入國內,2002年,音樂節首次亮出“中國概念”的鮮明理念,此后,潘德列茨基、陳銀淑、霍華德·肖、亞倫·齊格曼、譚盾、葉小綱、陳其鋼、郭文景、周龍等一大批國內外作曲家應邀創作的作品接連在這個平臺上演出推廣。他們以音符寫就的中國故事有著連通世界的開闊視野,并在不斷翻開新的篇章。
今年,傳達中國聲音的探索仍在延續。10月8日,“中國概念”雙委約專場新作音樂會在保利劇院上演。指揮家黃屹率領廣州交響樂團,把北京國際音樂節聯合多家藝術機構分別委約理查德·杜布格農、周龍創作的《恒愛》《九歌》娓娓道來。巧妙的是,兩部作品均以11個章節為框架,前者用鋼琴、大提琴交織管弦樂隊,展現“愛”的主題,后者在2013年交響史詩《九歌》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以富有人聲色彩的胡琴描繪華夏神話的神秘多姿。“一部是西方的,一部是東方的,東西方的交相輝映是北京國際音樂節永恒的主題。”余隆說,“北京應該成為新作品走向世界的舞臺,我們要把中國重要的作曲家推薦出去,向更多人展示中國的文化與歷史。”
深度助力文化交流
立足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國際音樂節從來不乏多元文化匯流碰撞的感動與火花。
今年,薩爾茨堡室內樂團、林肯中心爵士樂團、開普敦歌劇院等國際名團及埃萊娜·格里莫、讓-伊夫·蒂博戴、戈蒂耶·卡普松、溫頓·馬薩利斯、安迪·秋保等世界級大師密集登臺。從非洲大陸遠道而來的歌唱家們尤其值得書寫,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歷史上,南非開普敦歌劇院是首次與之牽手的非洲藝術機構。“在物理距離上,開普敦歌劇院刷新了我們合作伙伴的最遠紀錄。”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說,“無論是多么遙遠的國度、多么‘陌生’的聲音,把最好的音樂團體引入中國、創造與世界同步的共同語境,都是我們需要肩負的使命。”
于是,觀眾在北京舞臺上看到了國內鮮見的風景——10月12日和13日,北京國際音樂節與開普敦歌劇院、拿督黃紀達基金會聯合制作的半舞臺版格什溫歌劇《波姬與貝絲》亮相保利劇院。音樂虛擬出20世紀20年代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平民社區“鯰魚街”,那些身著鮮亮服飾奔走、歌唱的角色,幾乎都由黑皮膚的歌唱家飾演。他們生動自如地演繹著這個非裔街區里的悲歡離合,猶如炫技的聲樂功底更是屢屢博得觀眾熱烈喝彩。
“到中國來演出,最初我們有些緊張。”執棒上海交響樂團為《波姬與貝絲》進行現場演奏的指揮家卡澤姆·阿卜杜拉坦言相告,是中國音樂家對作品內涵的解讀與呈現,最終消解了他們的不安。近百年來,采擷黑人音樂精華、觸及諸多社會議題的《波姬與貝絲》被各國藝術家頻繁改編搬演,已經成為文化交流的縮影。“現在,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這版非常有創新意味的制作能夠在中國上演。”卡澤姆·阿卜杜拉說。而為了紀念并肯定非洲藝術家的精彩表現,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將重量級獎項“年度藝術家”榮譽授予了開普敦歌劇院合唱團。
音樂點亮城市空間
“北京音樂圈有個說法,什么時候該把短袖放進衣櫥、拿出毛衣了,北京國際音樂節就要來了。”中國交響樂團黨委書記周宇說。近30年來,對于北京觀眾而言,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意義早已超越演出本身,因音樂而衍生匯聚的浪漫、友誼、感動,深深印刻在每年金秋的城市記憶里。
今年,音樂與城市的互動更加密切。北京國際音樂節與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共同打造的“樂動名園”系列持續更新。在天壇公園神樂署,開普敦歌劇院合唱團詠嘆自然萬物,廣袤的非洲大地與古老的中國建筑奇妙對話;在中軸線的重要地標,音樂快閃點亮“古都之脊”“文脈之軸”。此外,在啟皓中心、華爾道夫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間里,埃萊娜·格里莫、讓-伊夫·蒂博戴、戈蒂耶·卡普松、周龍、溫頓·馬薩利斯等音樂家陸續舉辦公開排練、大師面對面等互動活動,廣邀觀眾跨過“門檻”,盡享音樂之美。
“每次來到中國,我都會被這個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熱情的人們所吸引。”見面會上,9次格萊美獎得主、當代爵士樂大師溫頓·馬薩利斯向樂迷們分享,自己家中收藏了李白的詩詞、中國古代史書和《孫子兵法》。對于中國文化,他始終滿懷探索的興趣與崇高敬意。“音樂是連接我們每一個人的橋梁,我相信,超越國界的音樂能成為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記者 高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