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鑒峰 孫小婉)眼下,正是水稻豐收的時節。
10月13日,在黃梅縣濯港鎮楊柳湖村的稻田里,新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秸稈打包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將稻子收割后剩下的秸稈打包成一個個整齊的“豆腐塊”,然后運往收儲中心,等待進一步加工后實現“變廢為寶”。曾經令農戶們頭疼的秸稈,如今變成了增收的“香餑餑”,這讓村民蔡習柱驚喜不已。

收儲秸稈。通訊員 供圖
秸稈回收利用不僅為秋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也增加了農戶收入,更讓秸稈“變廢為寶”,催生了新的市場。
新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仕球介紹說,稻田秸稈回收以后主要是作為牛、羊等畜牧養殖的飼料,目前市場還在初步成長階段,發展空間較大。因為看好這個市場,從去年開始,合作社就專注于開展秸稈回收利用作業。
目前,合作社擁有4臺小捆打草機和4臺大捆打草機,并租賃了11臺小捆打草機,每天能收集秸稈200噸以上,其中大部分被銷往全國各地的畜牧養殖基地。“去年合作社產值達到300多萬元,預計今年將達到500萬元以上。”張仕球說。

田間收秸稈。通訊員 供圖
近年來,黃梅縣扎實推進秸稈回收綜合利用工作,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并引入社會化服務,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據黃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共有25家秸稈收集離田主體,收集能力超18萬噸,預計整個秸稈回收再利用的市場超過3000萬元。
“我們還有47臺套秸稈還田機械設備,確保即使在秸稈不易回收的田塊也能進行粉碎回田,成為促進農作物生長的生態肥料。”黃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桂石雄說,下一步,當地將繼續穩步推進秸稈離田、還田工作,服務秋播大局,積極助農增收促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