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0月11日起,《哈利·波特》全系列陸續在內地院線展開重映,從10月中到11月末,一周上映一部。截至記者發稿時,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已經收獲近5000萬元票房,不僅連日穩居票房亞軍,更在上座率上領先所有新片。那么,經典重映一定能助力電影市場嗎?
并非新鮮事物
事實上,《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早在2020年8月就曾重映,當時以1天3小時破億、7天破兩億元的票房佳績,在電影行業復蘇伊始,起到了為市場預熱的作用。再往前數,2012年《泰坦尼克號》通過技術修復轉制出3D版,在中國內地重映后創造了9.46億元的票房紀錄,讓行業看到了經典影片重映的巨大市場空間。
重映從來也不是新鮮事物。只是2020年以前,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重映影片絕大多數是中外經典電影,每年數量有限,且重映時間與首次上映的間隔長則幾十年,短則三四年。而近幾年,重映影片的數量大幅增加,早已不局限于經典力作,只要是首輪上映取得較高票房的影片,就有可能擇日重映,重映影片與首輪上映時間的間隔大幅縮短。
大多票房平平
前不久的中秋檔,就有《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流浪地球2》《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三部重映影片。只可惜,除了《流浪地球2》勉強在這輪重映收獲了1455萬元票房;《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不到12萬元的重映票房與首輪近12億元的數字天差地別。《我是哪吒2之英雄歸來》首映與重映的差距倒沒有那么大,不過是因為該片首映也僅收獲了1759萬元票房,重映16.6萬元著實不足為奇。
8月10日,追光動畫“新傳說”系列第三部《白蛇:浮生》上映,之前一個多月,該系列第一部《白蛇:緣起》重映,1755萬元的票房相比系列兩部均取得的4億元以上的首映成績,還是不值一提。如果說系列電影首作重映多為他人作嫁衣,那么首映票房火爆的電影,重映也未必就能坐收漁利。《人生大事》首映票房17億元,重映132萬元;《孤注一擲》首映票房38億元,重映100萬元。《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重映所獲得的超高票房,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傳說。
那么,重映能否真正激發市場潛能?又要選擇什么樣的影片重映,才能吸引觀眾走進影院?
如何才能破局?
首先,要認識到,重映的影片選擇須謹慎,否則投入不菲的修復費用和版權費用,只能是賠本賺吆喝。經典電影的重制版本,或是經過數字修復或是轉成3D格式,抑或是補足了此前刪減的部分或增添了新的內容,對觀眾來說才有足夠的動力,重新走進影院。比如《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1995年在中國香港首次上映時票房慘淡,觀眾難以接受影片無厘頭搞笑的風格,但影片后來在互聯網上受到億萬年輕網友追捧,其藝術價值被重新發現,2017年重映時還強調增添了11分鐘的新畫面,當時在中國內地票房就超1.75億元;1961年上映的國產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經修復和3D轉制后,2012年重映也取得了5000萬元票房。
其次,無論對發行方還是對院線來說,雖然經典電影不需要像新電影那樣花費時間宣傳,但重映電影的排片和宣發,也都需要有更精細化的考量。此次《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每周重映一部的策略就可以借鑒。又或許,重映的策劃和統籌不必局限于某一系列,院線也可以策劃以某個演員或導演為主題的放映活動,挑出其幾部代表作隔周上映以形成營銷事件。最后,重映影片是一個成熟電影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對于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重映至多只是一道開胃小菜,無法成為左右整個市場走向的主菜、大菜、硬菜。創作更多捕捉生活真實、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才能讓市場真正繁榮起來。記者 孫佳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