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剛剛完成自己第40部作品的首演,但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常任總監賴聲川已褪去疲憊,神采奕奕地跟記者聊起關于烏鎮戲劇節以及賴氏戲劇的話題。對于戲劇節,身為發起人的他,不求做大做細,就是讓大家來這里做夢;對于新戲《江/云·之/間》,他不求出新出奇,只從內心出發……
如果足夠好就未必要新
如果說烏鎮戲劇節只有一位官方翻譯,那非賴聲川莫屬。談起烏鎮在世界性戲劇節坐標系中的位置,他無疑最有發言權。“我們不追求像愛丁堡那樣,一年有1000部戲,那樣的體量在烏鎮也不現實。無論阿維尼翁還是愛丁堡,都是一座城市,看戲是要搭車或是叫車的,但烏鎮不同,所有的劇場走路就到,餐廳、咖啡店、茶館都浸潤在一個氛圍中,如果你很幸運有11天的話,完全可以在這里過上一種美好的、沒有壓力的生活。”
雖然烏鎮有自己的獨特性,但在賴聲川眼中,烏鎮目前最缺的其實是國際性的觀眾,“我們從第一屆就開始努力,但這有很多客觀因素,讓我們慢慢來。我的夢想是哪一天看到烏鎮,有一半的觀眾都是從國外來的,這就有意思了。我們創立戲劇節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設立一個櫥窗或一扇門,然后打開這扇門,讓中國可以看到世界,也讓世界可以看到中國。”賴聲川說,“我們隨時都在選戲,隨時都在關注世界上好的作品。十幾年來,我們也建立了自己的一些網絡,這是無價的,很多偉大的藝術家都會主動跟我們聯系,詢問自己的作品是否可以參與,邀請隨時都在發生。”
已經行至第十一屆的烏鎮戲劇節,賴聲川稱對自己而言,沒有感慨,只有喜悅,“能夠一直持續地做我們所愛做的事情,這就是喜悅。”每年,他總會被問到,今年有什么新意和期待?賴聲川總是回答:新意就是期待桂花能開。今年,桂花恰恰在劇節期間開了,“這就是最大的新意。戲劇節對我來講已經是一個持續成長的階段,很多新板塊讓年青一代去主導就可以了。我的核心還是放在創作、特邀劇目,以及小鎮對話上。我一直覺得,‘新’這個東西被過度重視了,比如賴聲川有一部新戲,大家會問里面有什么新東西,我常常覺得壓力很大,好像每一個戲都要是《如夢之夢》那種全新的創作方式。世界上只有這么多種方式來表達戲劇,真的很難。有一樣東西其實比新更重要,那就是好,如果足夠好,就未必要新,能夠持續精彩就夠了。”
一個好項目 創意很單純
如今,烏鎮戲劇節已經成為了戲劇節江湖中的烏托邦。在賴聲川眼中,烏鎮跟戲劇的結合是天然的,“烏鎮似乎本來就應該有戲劇,戲劇本來就應該發生在烏鎮。其實我們開始在做烏鎮戲劇節的時候,沒有想到過‘文旅’兩個字,我們腦子里就是做戲。商業當然很重要,但我個人無法連接到這些,這些壓力放到創作者身上也不公平,而且最后也很可能會做不好。我做創作40年,為什么還可以持續做,很大原因是整個市場的部分,我的團隊不但不需要我管,也不讓我管,這樣我可以專注于創作。一個好項目,背后一定有一個很單純的創意,如果摻雜著要擔負營收壓力,怎么能做得好!任何創作都是一樣的,如果跟一個電影導演說這個片子一定要6億票房才能回收,他怎么拍?他要拍一個什么鏡頭才能賺到6億?創作者是無法保證這件事的,你只能從自己最純真的一顆心出發去分享你心中所有的東西。”
于是,今年的烏鎮戲劇節,賴聲川帶來了新戲《江/云·之/間》,補全了《暗戀桃花源》中江濱柳和云之凡缺失的那40年。這部被看作是自己對自己的發現之旅,替經典角色重新寫了一個人生的作品,成為了戲劇節上“最好哭”的戲,既是賴聲川在剖析自己的角色,也是在歌頌自己的童年。
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 就會在烏鎮得到開心
即將在今年戲劇節期間迎來70歲生日的賴聲川,同今年戲劇節期間到訪的88歲的歐洲戲劇大師尤金尼奧·巴爾巴和85歲的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相比,自稱是“小小的我”。都說烏鎮戲劇節是文藝青年朝圣的地方,但賴聲川表示,“烏鎮戲劇節并不只是要吸引年輕人,而是吸引有年輕的心的人。不管多大年紀,只要有一顆年輕的心,就會在烏鎮得到開心。十一屆戲劇節,我們看到一些第一屆就來過的年輕人已經漸漸邁入中年,這就是人生,我很高興他們還會繼續來。每一個年齡層都可以在烏鎮找到他想要的東西,關于夢想、理想、藝術,但無關年齡。”
文/記者 郭佳?攝影/王曉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