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王舒嫻 廖逢倩 郭蕾 通訊員 余海龍)武漢市江夏區左接車谷,右連光谷。推動車光產業跨界融合,是江夏區以進固穩、順勢而為的戰略謀劃。10月29日,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10余名專家齊聚武漢江夏區,開展“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區”主題調研。調研組深入江夏廟山光電子信息產業園、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有限公司、武漢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一線,看變化、找問題、問需求、提建議,為江夏車光產業跨界融合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區”主題調研于10月29日正式啟動
車光融合 孵化“智”造產值
近年來,武漢市江夏區依托原有產業優勢,聚合汽車產業與激光、半導體產業,打造“車谷—江夏—光谷”車光產業聯動發展帶。“開園至今,已經有25家企業入駐園區并進行生產,在庫意向洽談企業有37家,2023年園區一期總產值約14.1億元。”武漢江夏經濟開發集團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亮說道。這些企業在園區的優良環境和專業服務的支持下,正不斷取得新的研發成果和市場突破。

調研團走訪武漢市江夏經濟開發區的廟山光電子信息產業園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建立了產業促進服務體系,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從招商引資到入駐運營、孵化成長的全流程高質量服務。在聯合本地數字經濟企業的基礎上,跨區域整合構建“產學研金服用”六位一體的創新生態圈。“目前,我們研發的薄膜鈮酸鋰電光調制器的元器件,技術已走在全球前列。科技轉化效率特別高,這背后得益于‘湯遜湖人才十條’的政策保障和江夏區離多個高校距離近的區位優勢,這也是我們選擇落戶江夏的原因。”武漢安湃光電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孫昊騁說道。
目前,園區已聯合騰訊、360、華為等省內外8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和相關產業促進機構發起成立了“江夏區數字經濟產業聯盟”,圍繞建設光電子信息(數字經濟)、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三大產業集群。
園區還將創建湖北省第四批特色小鎮——中國武漢·數字經濟科創小鎮項目,推動江夏區車谷光谷一體化、協同化發展,成為集產業居住、消費、文化生活等功能為一體的園區、街區、社區相融合的產城融合示范區,為江夏區提升產業能級。中國武漢·數字經濟科創小鎮項目作為湖北省唯一一個入圍的數字經濟類特色小鎮項目,被湖北省發改委推薦為第四批創建國家級特色小鎮名錄。


調研團走訪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新興光電子行業的高科技企業,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氮化鎵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相關的材料、芯片、封裝等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在江夏區委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廠房建設。

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來到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展柜里擺放著不同工序下生產出的芯片半成品,其中那塊白色,偏透明狀的小圓片就是新型材料氮化鎵。在這塊藍光外延片的基礎之上,再經過多道工序后,就可以形成氮化鎵半導體激光器芯片。此前,由于氮化鎵激光技術的高壁壘,長期以來一直被國外少數企業所控制,導致國內企業長期依賴進口。2024年9月,武漢鑫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性能氮化鎵半導體激光器芯片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同時氮化鎵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產線順利完成通線試產。此次通線試產的成功,標志著企業在實現國產氮化鎵半導體激光器產業化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未來,還將繼續致力于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為國內外市場提供高性能、可靠的氮化鎵半導體激光器產品,助力光電子行業的蓬勃發展。
汽車之于江夏,重若千鈞。在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有限公司,調研團目睹了尖端的生產線。工人們身著專業制服,在嚴格標準下規范操作。整個生產過程井然有序,既高效又精密。“小零件車間的無人化體現在一些智能運作的項目,從排產到運輸到智能打包,在適配的工位,實現人機協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穆大川介紹道。
據了解,博世華域6次追加投資,將研發中心搬到江夏,占全國轉向系統18%,另外一家轉向系統控制器企業楚冠捷則占19%。博世華域轉向系統(武漢)有限公司擁有30余條世界先進的生產線,已構成裝備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和開發數字化為方向的智能制造數字化發展路徑,建成有自動化無人裝配產線,廠內全自動智慧物流,機加工智能化“黑燈工廠”等智能制造項目,建設建成華域體系數字化標桿工廠并進一步努力打造武漢智能制造燈塔工廠。2023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0.09億元。

調研團走訪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產業是新興產業里的“黑馬”,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被譽為儲能行業內的“黑馬”,僅用3年完成從0到1的技術產品破局,已開發40余款電池產品,成為湖北省本土最大的新能源民營企業。此次,調研團走進楚能新能源武漢基地,感受江夏新能源發展的浪潮。
據了解,2021年,楚能新能源成立,宣布進軍新能源領域,競逐鋰電賽道。在得知其欲將總部落地華中地區后,江夏區便迅速組建專班開展服務與支持工作。從2022年開始,楚能新能源從江夏研發生產基地出發,兩年完成三大生產基地建設,并搭建了完整的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

調研團走訪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轉型跨界的挑戰,楚能在創新上大膽投入。楚能新能源研究院現已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儲能電池產品40款,提交新能源鋰電相關專利近4000件、商標超500件,完成電科院、船級社、UL、IEC等國內外權威機構相關產品認證超130份。楚能新能源武漢基地以“極速智造”模式,導入MES、ERP等18個數字化生產系統,建立強大的大數據平臺,融合5G+、大數據、AI等新技術,打造供應鏈數字化、生產智能化、全流程制造協同化、管理智慧、超級先進的工業4.0綠色工廠。2023年實現工業產值超20億元。
產業跨界融合 專家積極建言獻策
為更好搶抓武漢都市圈發展機遇,武漢市制定相關文件,強化車、光產業統籌發展。江夏區及時組織編制了《湯遜湖組團(江夏區)空間統籌規劃》,制定《江夏區建設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區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借勢融合“車谷”“光谷”產業資源,促進“車光”聯動發展、跨界融合,提升江夏區車光等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
當天下午,“聯動促發展 融合贏未來——點燃江夏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區調研座談會順利舉行。調研團專家通過實地調研、互動交流、出鏡建言等多樣化的方式,深入了解江夏區“車光”聯動發展、跨界融合的實踐路徑以及規劃后,提出了多個有指導借鑒意義的思路辦法。

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區調研座談會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王溥在座談會上表示,此次調研行讓他看見了江夏新質生產力的實力,同時,希望通過媒體宣傳讓更多人看見江夏產業鏈良好的基礎。在調研中,王溥還表示深刻感受到產業發展與城市的關系、居民的關系。他認為江夏有一群優秀企業和產業集群,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產業興旺帶動地區發展,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程華東稱,此前對江夏的農業、鄉村振興等方面關注較多,此次通過調研,了解到了江夏智能智造的一面。程華東建議,高校課程加入調研案例等實踐內容,能讓課程更有說服力、感染力。程華東特別提到,在江夏區看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身影,這從側面反映出江夏重視引進、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也引發了他對如何培養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思考,也希望高校學子能多走出校門,參觀調研,增長見識。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陳志曾與江夏有過交集,他談到,江夏區應充分利用位于車谷和光谷之間的地理優勢,聚合汽車和光電子信息產業,提速創建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示范區;將新能源作為新興產業重點打造,向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加速轉型。從重點產業突圍,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爭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排頭兵。
據悉,今年是武漢市江夏區“青蘋果”網評團隊成立十周年。十年來,一大批江夏“優青”緊跟時事熱點,結合江夏發展實踐,思考創作,推出了系列優秀的網評作品。今年5月20日,江夏區委組織部聯合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推出了“一示范四先行”網絡作品征集活動,引起廣泛關注,來自全國的參賽作品百花齊放,為江夏高質量發展凝聚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此次調研是征集活動的子活動,來自經濟、農業、文化、傳播、企業等不同領域專家,深入到江夏車光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區、科技創新轉化先行區、“共同締造”先行區建設一線,調研看變化,交流提良策,互動融資源,合力助推江夏“五區”戰略深入實施,期待江夏不斷給我們驚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