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成波、嚴俊池)“麗姐,最近身體還好吧,馬上到年底了,有什么困難隨時和我們聯系。”
“謝謝您羅警官,今年年景好,魚塘里的青魚特別肥,年初你們幫了我很大忙,歡迎你們有時間過來品嘗。現在我們妯娌關系融洽了很多,忙的時候她都會過來搭把手。”
11月5日,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清早,武漢市第一拘留所副所長羅瑩走進“矛盾化解工作室”,翻看當日的跟蹤回訪工作安排后,便給家住新洲區的張麗華(化名)打去電話,兩人相談甚歡。
據了解,今年以來,武漢市第一拘留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利用前沿陣地的工作優勢,積極探索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新路徑,先后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糾紛221起,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事情從今年1月說起,張麗華與陳某是妯娌關系,她想在自家魚塘一側的田埂邊上種莊稼,陳某表示田埂歸屬權是自己的,不允許她種,兩人爭執起來,繼而發生肢體沖突。在調解無果的情況下,雙方被行政拘留。入所后,兩人情緒波動較大,表示出去后還會繼續鬧。

管教民警開展談話教育。通訊員供圖
得知情況后,羅瑩帶領管教民警沈嬌琦、謝璟立即介入,啟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分別對雙方展開談話教育。
張麗華患有重疾,丈夫已去世,家庭比較困難,經濟來源主要靠務農養殖。羅瑩和沈嬌琦從案件過程、物權權屬關系、家庭經濟救濟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其清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鼓勵她建立生活信心。因其患有膀胱過度活動綜合癥,羅瑩安排專人每天幫她熱敷,緩解生理困難癥狀。從幾口米糊、半杯牛奶到最后正常進食面條等食物,張麗華身體健康狀況逐步好轉。民警的一番精心照顧,讓張麗華很是感動,表示后續的調解一切聽從民警的建議。
謝璟在與陳某的談話中了解到,她兒子剛大學畢業,進入了一家知名企業,擔心自己被拘留會影響到兒子的前程,一直憂心忡忡。謝璟耐心向其解釋相關政策,消除疑慮,讓其在認識到錯誤的同時,并卸下心理負擔。陳某當即表示,絕不會再觸犯法律,愿意與張麗華和解,并寫下承諾書。
出所當天,兩人當著民警的面,緊緊相擁,連連向民警致謝。回家后,臨近年關,武漢市第一拘留所一方面與張麗華所在村委會聯系,為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補助。一方面多方協調農貿市場和魚販,成功幫助她賣出近兩萬斤魚。
在這次回訪中,得知張麗華的兒子考上了理想大學,她的身體在一天天康復,妯娌的關系也熱乎起來,羅瑩和同事們很是欣慰。
“我們要的不是‘結案了事’,‘案結事了’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和效果。”所長陸華介紹,針對日常高發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矛盾、債務問題等行政案件,所里探索建立了“矛盾化解工作室”“執行法官工作室”,健全完善跟蹤回訪機制,一人一檔,一人一策,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從所內延伸到社區、家庭,全方位鞏固化解成效,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民警化解雙方矛盾糾紛。通訊員供圖
今年8月,譚某某拒不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被黃陂區人民法院送至所內司法拘留。沈嬌琦在與其談話教育中,了解到她因經營不善,拖欠員工3萬元工資。情況上報“執行法官工作室”后,民警立即對其開展政策宣講。譚某某表示可以每月還款1500元,簽訂20期還款協議。隨后,法院提前解除了對譚某某的司法拘留。目前,譚某某一直在按時履行承諾,并主動向民警報告還款進度。
據了解,“執行法官工作室”由法院、監管支隊和拘留所等人員組成,自成立以來,力促87件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案件達成和解并及時履行,涉及累計劃款金額250余萬元。
記者在走訪中獲悉,武漢市第一拘留所是全市唯一的女子行政拘留所,成立于1995年,連續14年榮獲全國標兵拘留所、連續16年一級拘留所等稱號,2022年獲評“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