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羅維舟)走進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區分局的5樓刑事技術中心,隱匿于繁忙警務背后的“韓煦刑事技術工作室”,如同一部精密的解碼機,默默揭開案件背后的重重迷霧,讓“無聲證言”重煥生機。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16名刑事技術民警,以科學為刃,以細致為盾,穿梭于轄區各種角落,從蛛絲馬跡中追尋真相的光芒。
“韓煦刑事技術工作室”以分局刑偵大隊技術中隊長韓煦的名字命名,今年3月正式掛牌。工作室基于刑偵技術中隊,其中9名技術員、5名法醫和1名內勤技管,此外還有輔警11名,團隊平均年齡37歲。工作室著力打造刑事科學研究、打擊破案支撐、青年人才培養的“三位一體”工作平臺,進一步提升分局打擊破案效能。
傳承使命,不斷突破
作為工作室的領頭人,35歲的女法醫韓煦從警9年來,踐行著“為死者言,為生者權”的初心使命。參與偵破大案要案百余起次,通過刑事科學技術鎖定201名犯罪嫌疑人,曾獲評“武漢市勞動模范”“武漢市三八紅旗手”“武漢市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系統抗疫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3次。2022年7月,韓煦因實績突出被提拔為刑偵大隊技術中隊中隊長。
“我們隊整體較為年輕,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大家配合默契,一起攻堅克難。”韓煦介紹,技術中隊的6位法醫里,除了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安宗偉,其余4人均為“95后”。9名技術民警,則覆蓋“老、中、青”三代,負責現場勘查、痕跡檢驗、電子物證等工作。

痕跡檢驗。通訊員供圖
多年來,技術隊注重人才培養,涌現出一批技術骨干:民警余洛在去年全市刑事技能大賽中勇奪第一,獲“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在不久前結束的“武漢市公安先鋒杯”警務實戰職業技能大賽中,分局技術中隊獲得刑事技術技能大賽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民警鄭峰、林曉明分獲個人第三、六名。團體、個人成績連續3年均為全市前三。值得一提的是,洪山參賽隊在比賽中的現場勘查資料、分析意見文書還作為范本,在全市刑技戰線推介。
“我覺得成績的背后,應該是洪山刑事科學技術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做我們這一行,就是要嚴謹、規范。”今年37歲的余洛已經成長為隊里中流砥柱,回憶起了初來乍到時,老前輩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的場景,倍感溫暖。
“處理積案時,我看見前輩們當年翔實、規范的勘驗文書,仿佛在與他們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29歲的青年民警黃一凡經過不斷努力,已經成為新一代民警中的技術骨干。他在積案指紋方面持續發力,今年4月,受邀前往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針對全市積案手印進行比對,比中分局2起積案。
45歲的王軍,已是正高級工程師,作為老資歷的同志仍不斷學習。目前在聲紋比對這個新領域也有所建樹,今年以來協助破獲多起電詐案件。
“這是一種傳承,大家都能保持不斷學習,持續進步。”韓煦介紹,隨著警務技術的發展,警務技術也必須與時俱進。團隊成員,利用業余時間,深入研究前沿的刑事偵查技術,并在一次次任務中錘煉本領,通過實戰成長為復合型人才。
前沿技術,支撐破案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才的匯聚,我們將刑事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一線實戰,尤其在民生小案的偵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韓煦介紹,近年來,武漢洪山警方將刑事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應用于偵查破案,不僅提高案件偵破效率,更形成從有形到無形、從人力到科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上半年,分局馬房山所轄區發生連環翻窗入室盜竊案件。眾多受害者中,有一位老人是古玩愛好者,家中字畫、花瓶被盜。嫌疑人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戴口罩、帽子、手套作案,為案件的偵破與取證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中隊民警余洛、彭超直面困難,多次勘查現場,對受害人家中100余個存放藏品的收納盒逐一分析,終于在其中一個盒子上取得了含有嫌疑人DNA的微量物證,成為將嫌疑人繩之以法的關鍵證據。

將刑事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應用于偵查破案。通訊員供圖
今年以來,工作室根據新時代警務工作特點,建立“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運行模式,通過精準判斷、有效提取、快速比對、及時反饋等手段,迅速打開案件突破口。1至10月,工作室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抓獲犯罪嫌疑人139人次,在全局案件的偵破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2023年起,韓煦帶領團隊結合轄區發案特點,制定了分局性侵案件處置方案、盜搶案件處置流程、物證管理保管規則等工作指導規范,通過高效的勘查機制,閉環證據鏈,為后期訴訟提供有力證據,做到快勘查、快檢驗、快破案。
今年4月,韓煦受邀在全市法醫培訓班授課,向全市各分局推廣辦理性侵案件的“洪山經驗”,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認可。
“我們希望通過程序性規范,養成技術人員日常工作的良好習慣,查漏補缺、規范處置,不斷用更高的要求、更嚴謹的態度來預防執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做到責任終身制,保證執法、勘查過程不出紕漏,為后續案件訴訟等提供保障。”韓煦說。
服務于民,踐行使命
工作室的民警不僅業務精湛,而且具有刨根問底的韌勁、嚴謹細致的巧勁。他們恪盡職守、履職盡責,不畏艱難險阻,踐行著初心使命。
他們曾冒著酷暑背負10多公斤的裝備在一天內爬過130多層樓,也曾不懼嚴寒連續3天在冰冷的泥溝里翻找挖掘,不放過一處蛛絲馬跡。野草叢生的荒地、泥濘潮濕的湖邊、偏僻逼仄的出租屋、可能有烈性傳染病的空間,都有他們的身影。
“刑事技術工作的確很難、很辛苦,所有能堅持下來的同志,都有對真相的渴求、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對司法公正的堅守。”韓煦介紹。隊員們勘驗現場時要用到的拍攝、勘驗設備就能裝滿一個大號背包。武漢的夏天格外炎熱,隊員們要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勘驗現場,在特殊現場,法醫甚至要穿厚厚的防護服。一場勘驗下來,大家往往會全身濕透,精疲力竭。被蚊蟲叮咬、雜草割傷是常有的事。

現場勘查。通訊員供圖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榮譽,莫過于還原真相,伸張正義。”韓煦介紹,雖然工作很苦,但團隊沒有一個人抱怨,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的目標,能讓逝去的人真正瞑目,就是對生者最大的慰藉。
除了探尋真相,工作室法醫團隊一直以來也在為萬家團圓而努力奔波。作為公安部“團圓行動”洪山區負責人,韓煦和同事們多年來一直認真收集、梳理失蹤人員的線索和信息。
“35年了,爸爸媽媽終于找到你了!”伴隨著淚水與歡笑,6月12日,在“韓煦工作室”3個月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一場感人至深的親情重逢在和平所溫馨上演。與家人失散35載的趙女士終于回到親生父母的懷抱。
2023年7月,兩位七旬老人來到分局和平派出所求助,希望警方能幫忙找到30年前失散的女兒,以完成老人晚年的最大心愿。民警們耐心傾聽,細心記錄,并迅速啟動了尋親程序,為老人采集了DNA等關鍵信息。
今年3月,技術中隊法醫林曉明在核查失蹤人員線索時,發現2位老人的DNA信息比中了河北省邢臺市某縣的趙女士。韓煦立即與河北警方聯系,并開始了漫長而復雜的溝通協調工作。在武漢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DNA實驗室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次復核確認,認定了3人的親緣關系。
于紛繁復雜的案情中抽絲剝繭,于無數細微之處尋覓真相。韓煦和她的隊員們他們不言苦,不說累,只因心中那份對正義的執著,對平安的渴望。他們,是刑偵戰線的無名英雄,用智慧與汗水,編織著這座城市的安寧之網,讓罪惡無處遁形,讓正義之光普照大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