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湖北省襄陽市東津新區的王寨村,數臺農機在漢江邊的玉米地里穿梭作業。它們“吃”進秸稈,“吐”出粉末,為這片灘涂地均勻地鋪上一層“絨毯”。
襄陽長禾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余海舟介紹,秸稈入地轉化為有機肥,漚肥后再次檢測土樣,肥力達標即可播種土豆。改良后的沙土在第一年種植土豆時即可達到高產田標準,畝產可達5000斤。每年萬畝土豆收獲后,再輪作種植高粱和玉米,收成后的秸稈再還田,不僅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也進一步提高了沙土的肥力。
位于鄂西北山區的襄陽市南漳縣今年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也已完成83%。目前,當地正為農戶配發有機肥以提升耕地質量。
“上午送來了3車有機肥,每車180噸,都是免費分發給農戶的?!蹦险目h九集鎮尤家崗村村委會主任梁德國按照每畝地300公斤有機肥的標準,組織村民有序領取。
南漳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中心工作人員王林濤介紹,土壤施肥需有針對性。各地配發的有機肥是根據土壤檢測結果科學配比定制的,播撒后每畝地可提升90公斤的有機質和12公斤的氮磷鉀含量。肥力達標后再種植小麥,預計單產可提升50公斤至100公斤。
近年來,湖北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治理耕地退化,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600余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六成以上。
針對土壤酸化、潛育化等重點問題,湖北實施了綜合治理退化耕地的措施,包括施用石灰和土壤調理劑、推廣秸稈還田或種植綠肥等。同時,還推廣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目前,湖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從10年前的30%左右提高到了41%以上。此外,湖北還開展了輪作休耕和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以保護和提升土壤肥力。實施油—稻輪作項目后,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區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湖北耕地總面積同比增加81.08萬畝,守住了6925.25萬畝耕地和59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的紅線,耕地質量呈持續向好態勢,已連續5年得到提升。(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