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通訊員 王品
9月26日,神農架國家公園與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結為姊妹公園。
10月31日,在中英國家公園保護與發展研討會上,神農架作為代表分享經驗。
11月18日,在鄂西渝東陜南自然保護地聯盟聯防會上,三峽大老嶺、陜西化龍山正式“入盟”……
近年來,神農架加強自然生態保護領域的國內、國際交流合作,生態保護朋友圈不斷擴大。
“構建生態環境‘大保護’格局,推動保護區管理升級。”神農架國家公園黨委副書記戴光明說,交流合作提升了神農架的生態地位,推動生態保護的神農架經驗和標準走向全國。

觀鳥大賽上“鳥友”正在拍攝。 (湖北日報通訊員 郭裕銘 攝)
建立區域性保護地聯盟
茫茫林海中的神農架,是我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球14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的關鍵地區之一。
2018年,神農架國家公園發起倡議,成立鄂西渝東毗鄰自然保護地聯盟,成員包括周邊堵河源、十八里長峽、三峽萬朝山等7個自然保護地。
幾年來,聯盟完善三級巡查巡護制度,建成了一張由2100余名巡查巡護人員、1500余條巡護線路、5000公里巡護里程構成的跨區域巡護網。
神農架林區先后和房縣、保康縣簽訂和設立九道生態走廊帶建設協議、跨部門協調機制秘書處,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開展合作。
2021年11月,聯盟第四屆年會在重慶召開,接納重慶雪寶山、大巴山、陜西化龍山、湖北野人谷等7個保護地為觀察員單位。
今年11月18日,聯盟第六屆年會召開,接納三峽大老嶺、陜西化龍山為正式成員,聯盟同時也更名為鄂西渝東陜南自然保護地聯盟。
各保護區通過巡查巡護、科普宣教、技能培訓等方式開展互訪交流32批500余人次。神農架國家公園組織各地培訓40余場次,成員單位受訓職工3000余人次。
“保護區有界限,但動植物生活繁衍的范圍卻向周邊輻射。”戴光明說,神農架國家公園與周邊保護區同處秦巴山脈,構建區域性自然生態聯通、聯保、聯防的大保護機制意義重大。
保護地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去年8月,三峽萬朝山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13只金絲猴。
“這說明萬朝山與神農架之間已形成有效的野生動物通道。”該保護區負責人說,盟體推動了保護區管理升級,進一步優化了金絲猴的生存環境。

神農架生態巡護員與重慶生態巡護員聯合巡護。(湖北日報通訊員 王品 攝)
舉辦國內規模最大的觀鳥賽
9月22日至25日,第五屆“神農架杯”觀鳥大賽在神農架國家公園舉行,來自全國23個省、區、市的65支代表隊200多名隊員參加了活動。
經專家評審,本屆比賽共拍攝到有效鳥種262種,其中神農架鳥種新紀錄2種。
“神農架杯”觀鳥大賽自2019年起已連續舉辦了5屆,每一屆都有驚喜。
五屆觀鳥大賽先后記錄到鳥種1200多種,其中神農架鳥類新紀錄33種。觀鳥大賽已成為神農架摸清鳥類家底的重要活動方式之一。
“神農架觀鳥大賽已發展成目前國內參賽規模最大、參賽選手最多的全國性觀鳥賽事。”中國林科院研究員、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陸軍說,觀鳥活動構建了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的鳥類保護新舉措。
除了舉辦觀鳥大賽,神農架還連續舉辦4屆紅外相機影像大賽,推動各保護區紅外相機野外監測水平全面提升。
目前,神農架紅外相機影像大賽已成為區域性比賽,最近一屆比賽吸引湖北、重慶和陜西三地11個自然保護地參加。
神農架加快保護區管理品牌塑造,神農架國家公園制定的《神農架國家公園野外巡護技術規程》《神農架國家公園生物監測技術規范》等生態保護技術規范,先后上升為省級標準,神農架國家公園還參與了相關領域的國家標準制定工作。
結成27個姊妹公園
5月29日,在神農架官門山珍稀植物園,100多名參加2024神農架“一帶一路”生態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共植友誼林。
神農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基地,幾乎囊括了北至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至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脈的所有物種,是實至名歸的物種基因庫。
5月27日至29日,2024神農架“一帶一路”生態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神農架舉行。來自105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為共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
會議發布了《生態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報告》,國際友人們還共同發出《共建“一帶一路”生態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書》。
9月26日,神農架國家公園與格爾木市昆侖山世界地質公園簽署《締結姊妹公園協議書》。至此,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已與27家公園建立姊妹公園。
同時,神農架國家公園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63”計劃、國家重大專項計劃等10余項,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40余所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