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濤)“法官,我聽我的一位干裝修的朋友說債務人王某最近回溫州做生意了,還經常和一些老板下館子聚餐!”2024年9月的一個清晨,申請執行人李某特意趕到武漢東湖高新區法院,向執行法官提供了一個已經終本3年之久的執行線索。
李某曾是一位勤勉的裝修工人,2018年,他與一家裝飾設計公司簽訂了《施工承包協議書》,滿懷希望地以為能憑借自己的手藝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然而,年底通過公司承接的兩項工程卻讓他陷入了連綿的煩惱。次年的工程款結算中,他與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對工程款產生了嚴重爭議,矛盾一路上升到法院,最終法院判決王某和裝飾設計公司需向他繼續支付4萬余元及遲延履行利息。
線索重現,希望重燃
案件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后,李某的希望卻一次次落空。承辦人雖然采取了網絡查控、限制高消費、納入失信名單等一系列措施,卻仍未能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最終只能以公司名下劃扣到的不足一千元的存款,結束了本次執行程序。但李某并未放棄,他一直在持續關注王某的蹤跡。
2024年9月,他終于從朋友那里得知王某在溫州做生意,于是立刻將這個關鍵的線索反饋給了法院。
“只知道在溫州,如何才能精準地找到被執行人的藏身之地?”
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線索,終本核查團隊決定前往溫州一探究竟,到達溫州后,在當地法院和公安機關的協助下,終于摸排到了王某的線索。

現場圖片。通訊員供圖
千里追蹤,智斗老賴
摸排到線索后,未做片刻停留,承辦人即刻驅車趕往王某頻繁出沒的地點——一個隱匿于城市邊緣的老舊小區。小區內,建筑如林,空間局促,居住人員結構復雜,流動性大,王某的落腳處被鎖定在一間由大屋分隔出的多間膠囊房中,這些房間雖空間逼仄,設施簡陋,但因租金低廉,向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首選棲身之所。
敲門許久卻無人回應。承辦人聯系房東后確認王某確實租住在其中的2號單間,考慮到天色已晚,執行干警決定在附近住下,次日清晨再采取行動。
第二天早上六點,執行干警調取物業監控發現王某前一晚十一點左右返回家中后一直沒有出門。
“我們是法院的,今天來是有一個案子需要調查,請開門!”然而屋內卻毫無回應。面對如此僵局,承辦人決定聯系當地公安部門請求支援,準備當場開鎖。
“王某,我們清楚你在里面,逃避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再不開門我們就請公安過來直接開鎖了!”不久,一個神色匆匆的男子趕到現場,自稱是王某的朋友汪某,在汪某的耐心勸說下,王某終于緩緩打開了房門,執行干警立即依法將王某傳喚至當地法院接受調查。

現場圖片。通訊員供圖
拘留震懾,悔過履行
在調查過程中,執行干警發現王某有兩個微信賬號,其手機消費記錄顯示每年流水約20萬元。
“每年這么高的流水,為什么4萬塊錢的案子能拖這么多年不給?”
面對承辦人的質問,王某不耐煩地回答道:“這些錢都是朋友周轉的,我自己哪來這么多錢!”
見王某仍“無動于衷”,經合議庭討論決定,依法對王某未如實報告財產、未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對其司法拘留十五日。

現場圖片。通訊員供圖
這下王某的態度開始180度大轉變,“我愿意履行判決,希望法院能給我一點時間籌錢,別把我關進局子里!”
隨后,他向朋友汪某借款,連本帶利共5萬余元轉入了該案的執行專戶。轉款后,王某拿起筆和紙認真地撰寫悔過書:“我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保證今后將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再逃避任何法律義務。”至此,這起長達數年的執行案件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法官!”在得知案件執行完畢后,李某激動地握著承辦人的手說道。
今年以來,東湖高新區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全力開展“終本清倉”專項行動,全面梳理核查終本庫存案件,緊扣“控增量、去存量”工作目標,壓實法院終本出清主體責任,執行干警全員出動,著力化解執行“歷史包袱”,分類施策集中攻堅有財產案件可供執行、5萬元以下小標的等案件,共執行完畢已終本案件357件,經核查清理終本庫案件1248件,全力推進終本積案實質化解,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不斷邁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