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曾雅青 許曠 通訊員 蔡蕾
11月23日,第三屆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在武漢開幕。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特別邀請吳漢東、周葉中、蔡守秋、王曦、王燦發、汪勁等6位法學大咖為論壇送來寄語和祝福。
吳漢東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守護中華文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應有之義。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等6家單位聯手連續三年舉辦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保護長江領域的生動法治實踐。
本次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將圍繞著司法護航長江流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進行理論研究和研討,與會學者、嘉賓將呈現最新的觀點爭鳴與學術成果,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和長江流域治理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與智慧保障。
在此,我十分期待與會專家的真知灼見和思想貢獻,也希望論壇能成為法治長江研究成果的策源產地、智庫領地與理論高地。
周葉中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金秋的武漢,天高云淡,層林盡染。此時此刻,雖然我因在外地公務無法親身踏入第三屆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的會場,但我的思緒早已跨越千山萬水,與各位同仁在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長江大保護做過重要講話,提出明確要求,這不僅為加強長江大保護工作指明方向,而且給我們的論壇提供了強大動力!
從我過去參加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的體會來看,至少有三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長江流域司法機關的領導和學者們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二是長江大保護過程中司法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三是論壇成果的有效轉化。我認為,正是因為這些鮮明特點,使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即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
最后,預祝第三屆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蔡守秋
武漢大學教授,福州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講座教授,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司法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會長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本次司法論壇匯聚國內學術界和實務界,共同探討長江大保護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對于夯實長江大保護的政治責任、司法責任、生態環境責任,切實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促進長江流域的綜合治理、綠色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王曦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原武漢大學教授、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曾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萬里長江水云闊,一江碧水萬古流。司法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應將“誰破壞、誰修復”的恢復性司法理念貫穿于案件審理全過程,積極踐行“共抓大保護”的理念,攜手相關部門共同推動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為綠水青山筑起法治屏障,為生態文明貢獻司法力量,讓長江之水源遠流長、生態永續發展。
王燦發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促進是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的核心價值所在。期望本次司法論壇能為長江大保護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論研究及實踐上的有力支持,推動法律理論與生態保護實踐深度融合,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匯聚智慧與力量。
汪勁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大資源能源與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核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長江流域生態地位極其重要,應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嚴格規范流域內的各類生產生活和開發建設活動,促進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長江流域科學、綠色、高質量發展。在此,我衷心祝愿本次長江大保護司法論壇順利召開,推動長江司法保護取得新進展,邁向新征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