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段帥 吳胡珂曜)11月23日,由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會、湖北大學聯合主辦,湖北省荊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設研究院共同承辦的“荊楚文化與傳承發展”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湖北文化發展論壇在武漢召開。政協第九屆湖北省委員會主席、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王生鐵,政協第十屆湖北省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省荊楚文化研究會會長李佑才,政協第九屆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席、省荊楚文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武清海,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愛國,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衛橋,湖北大學黨委常委李振及來自省內外高校、研究所、黨校、黨政部門的10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杜建國主持開幕式。

研討會現場(省荊楚文化研究中心供圖)
王生鐵在主旨報告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論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規律的深刻把握,為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荊楚文化博大精深,異彩紛呈,在中華文明形成、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荊楚貢獻”。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發展的講話精神,推動荊楚文化的傳承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李佑才在開幕辭中指出,博大精深、絢麗多彩的荊楚文化是實現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荊楚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凝聚文化偉力,彰顯其現代價值,以文化強省建設助力文化強國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劉愛國在致辭中強調,廣大社科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做好荊楚文化研究的責任感、使命感。他高度肯定了省荊楚文化研究會近年來在荊楚文化研究領域取得的以《荊楚文化史》六卷本叢書為代表的重要研究成果。他表示,我省荊楚文化研究仍有很大進步空間,要全方位促進荊楚文化研究工作繁榮發展,提升研究能力水平。要加強各級荊楚文化研究組織建設,形成研究合力,助力我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取得新的輝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貢獻社科力量。
李振在致辭中表示,湖北大學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與各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荊楚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路徑與發展策略,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深厚的文化滋養,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
本次研討會共收到來自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黨校、黨政部門的論文110余篇,內容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專家學者們從荊楚文化的發掘與保護、荊楚飲食文化研究、荊楚傳統技術與藝術的傳承發展、荊楚文化品牌的傳承與創新研究等方面充分論述了新時代下傳承和發展荊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和方法路徑。
王先福、吳成國、郭豐秋、李志飛教授分別以《傳承弘揚荊楚文化的博物館文創實踐——以湖北省博物館為例》《論楚文化創新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楚服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問題與對策》《文旅融合與荊楚文化傳承》為題作了專題報告。
研討會交流環節,來自中南民族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河南大學等單位的12名專家學者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省荊楚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玉堂教授進行了點評和總結。
省社科聯辦公室、學會工作部,《湖北社會科學》《荊楚學刊》《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和湖北人民出版社綜合編輯部等相關人員也參加了研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