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通訊員 朱華剛
11月24日,宜昌外賣小哥楊奎因頭盔佩戴不規范,在伍一廣場被交警攔下。正當他準備接受處罰,懊惱這一單又白跑時,交警卻將他領到街邊一個5平方米的自助學習艙,觀看10分鐘安全警示教育視頻后便放行離開,免予罰款。
“以前有小哥趕時間忘了戴頭盔,被罰了20元。罰個幾次,生意就白跑了,還一肚子怨氣。”楊奎說,現在換了警示方式后,不僅執法更人性化,效果也明顯增強。一幕幕事故警示畫面觸目驚心,看得楊奎直冒冷汗,再也不敢不戴頭盔了。

外賣小哥在自助學習艙內學習(通訊員 朱華剛 供圖)
市民騎電動車不戴頭盔,是交警執法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無論怎么罰款,都屢罰不止。”宜昌市交警支隊伍家大隊廣場中隊中隊長韓雷說,當事故發生時,頭盔起到緩沖、減震的保護作用,可使受傷者的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不戴頭盔頭部損傷率是戴頭盔的2.5倍,發生致命傷的概率是戴頭盔的1.5倍,“正確佩戴頭盔,關鍵時刻能保命”。
近年來,宜昌交警改變執法思路,將民警休息室改造為自助學習艙,艙內LED顯示屏上滾動播放電動車違法交通事故警示片,讓騎行人看到不戴頭盔的事故后果。在“首違警告+輕微不罰”柔性執法下,交警對電動車騎行人首次違法只進行教育,第二次違法進行處罰,第三次違法將上門宣教。
“處罰減少后,交通違法行為反而下降了。”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嚴國強介紹,今年以來,宜昌交警共查處電動車違法行為13萬起,溯源教育1800余人次,涉電動車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7.8%。
與此同時,宜昌進一步創新基層治理,為“忘事”群眾貼心提供共享頭盔,提高騎行安全。

小區門口共享頭盔領取點(通訊員 朱華剛 供圖)
兩個月前,伍家崗區伍家鄉共勤村勤心花園,成為共享頭盔示范小區。小區門口的共享頭盔使用點,放著4頂共享頭盔,桌上放著登記簿。群眾需要使用時,登記姓名、聯系方式、借用時間等信息,即可借用“救急”。使用完畢后及時歸還,以便其他人繼續使用。

姚華介紹電動車號牌二維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攝)
在“警企”“警社”共治下,宜昌各社區的共享頭盔共達2600多頂。“剛開始借用頭盔的人比較多,現在已經很少了,說明大家的安全意識正在改變。”勤心花園工作人員介紹。
日前,在伍家崗區萬壽橋的一家電動車銷售網點,市民劉若汐用時不到15分鐘,就完成了從買車到上戶的全過程。她發現,電動車號牌上,多了一個二維碼。
作為全省首個推行電動自行車買車上牌“一站式”服務的城市,這枚二維碼中植入了車輛、所有人、防偽等信息,并全部接入“宜昌公安物聯網服務云平臺”。
“有電動車主僥幸認為,不戴頭盔只要不被交警抓住,是不是就沒事了?”宜昌市車管所副所長姚華笑著說,新的電動車二維碼不僅是便于民警現場執法時溯源追蹤,電子警察抓拍系統也會對騎乘電動車闖紅燈、不戴頭盔、隨意變道等違法行為進行抓拍,并將相關信息推送給交警大隊,開展上門溯源教育管理。
在柔性執法、共享頭盔和物聯網智能化管理下,目前宜昌電動車交通守法率達90%以上,騎乘人員頭盔佩戴率達98%,居全國第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