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彭甜)11月24日下午,武漢市古琴臺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會——“四海同聲 兩岸傳情”古琴雅集。這場以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國際古琴藝術交流與合作為目的的活動,由民革湖北省委會主辦,武漢市工運紀念館管理中心、民革湖北省直文藝支部、武漢琴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漢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及湖北音樂博物館鼎力支持。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古琴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與精神內核。而武漢市古琴臺,更是“知音文化”的發源地。此次雅集在古琴臺高山流水廳舉行,以“知音”為紐帶,匯聚來自海峽兩岸及越南、荷蘭等地10余位古琴藝術家,他們通過琴音與文化對話,共同探討古琴藝術在當代的傳承與創新,譜寫出一曲跨越國界的“知音樂章”。
活動當天,多位重量級嘉賓出席,為盛會增光添彩。其中包括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省僑聯副主席譚必恩,民革湖北省委會秘書長夏鑄,民革湖北省委會聯絡部部長陳云青等。同時,武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臺北藝術大學等高校的古琴學者與學生也齊聚一堂,在音樂與學術的交融中,共襄古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在知音之地古琴臺,本次雅集匯聚了來自國內外十余位古琴和古樂藝術家,分別是徐冰、張祐堃、林一蓓、陳春、彭甜、范薇、蔡鴻文(中國臺灣)、律德(荷蘭)、韋學瑤(中國臺灣)、阮延俊(越南)、金小兮、陳雯(中國臺灣),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琴音雅韻的文化盛宴。本次雅集從自然之景到人文之情,從傳統經典到創新表達,每一個環節都傳遞著文化與藝術的共鳴,為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聽覺盛宴,讓人深深體會到琴音與知音的美好相遇。
活動還特別設置了古琴文化學術論壇。論壇由古譜琴歌傳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彭甜女士主持,來自海內外的琴人和學者圍繞“古琴與古譜琴歌的國際傳播”和“古琴與美育”兩大主題展開深入交流,探討古琴藝術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煥發新的生機。論壇中,藝術家們的真知灼見與熱烈討論,成為當天下午的另一亮點。
在當天的特別環節中,小朋友們的古琴展演為活動注入新生力量。他們稚嫩卻飽含深情的演奏,讓人們看到古琴藝術后繼有人的美好希望。

本次活動特別準備了精美的古琴臺知音文創禮物,贈送給藝術家代表。這些禮物不僅承載著高山流水般的深情厚誼,更象征著知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它們通過獨具匠心的設計,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知音之情融匯在每一件禮物中,超越語言與國界的界限,傳遞出心靈深處的共鳴。這份禮遇既是對琴音藝術的致敬,也是文化交流的紐帶,讓知音精神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活動不僅展示了古琴藝術的獨特韻味與現代傳承,還以“知音文化”為橋梁,促進了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未來,武漢將繼續依托古琴臺這一文化高地,舉辦更多類似活動,讓古琴藝術以更廣闊的姿態煥發新的生命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