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三春 通訊員 李威 劉磊
“往年到了冬閑時節,村民王老漢都要為一起鄰里糾紛四處上訪。自從鎮干部化解了糾紛,今年冬閑,老王再也不外出上訪了,而是開開心心地在社區打工掙錢呢!”11月26日,在谷城縣冷集鎮漢江社區,鎮黨委書記吳威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起一位村民的變化。
據介紹,該鎮以“黨建+大調解”“三小”工作法抓好信訪工作。2023年,該鎮上訪量同比下降22%。今年1至10月,該鎮共排查矛盾糾紛257起,化解率達97.6%。
綜治中心搬到群眾身邊
冷集鎮曾是“上訪大鎮”。2021年,鎮委領導班子分析全鎮信訪積案,發現信訪糾紛大多數涉及群眾身邊事。
為讓鎮綜治中心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群眾,鎮委決定把鎮綜治中心搬出鎮委鎮政府機關,搬到該鎮鬧市區,方便群眾進門。
該鎮按照“農村樣式、土色土味”的風格對綜治中心進行了人性化改造升級,改變以往“態度冷淡、公事公辦”的刻板形象,為來訪群眾營造一個平等、熟悉的環境,同時還配備了“一杯熱水、一盤瓜子、一盤點心、一盒香煙”,最大限度降低來訪群眾的怨氣怒氣。
鎮領導班子以及鎮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單位工作人員進駐綜治中心接待上訪群眾,實現“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
35年的老上訪戶解開心結
該鎮探索推行“黨建+大調解”“三小”工作法,即動員全鎮黨員干部到信訪解紛一線,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參與信訪大調解。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鎮黨委+鎮矛盾調解中心、黨支部支委會+調解委員會、黨小組+網格調解小組、黨員+調解員”的黨建引領矛盾調解機制和“接訪、下訪、回訪”閉環機制;“三小”工作法即“小板凳、小圓桌、小方桌”矛盾調解工作法,在農家院落、村(社區)、鎮綜治中心,上訪群眾與干部、輔警、法律顧問及人民調解員面對面、心貼心,互吐心聲、共話解決問題之道。
“他們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言不合就睡在地下哭,滿地打滾。找不到干部就電話轟炸。”提起曾經的老上訪戶老桂夫婦,鎮干部哭笑不得。因一起招待所承包糾紛,夫妻倆從1989年開始上訪。因為積怨已久,跟干部見面,兩人經常還未開始談事已是臉紅脖子粗。
“每次找我們都是氣沖沖的,我們為什么不能主動上門聽聽他們的意見?”冷集鎮黨委書記吳威與同事反思。
吳威帶上幾個小菜,和鎮委辦公室主任一起叩開了老桂夫婦的家門。
一張小矮桌,幾個人嘮家常,從晚上十點半一直聊到凌晨三點多鐘。幾個來回之后,大家敞開了心扉,老桂夫婦也放下戒備與干部開始談訴求。去年10月,老桂兩口子成功簽訂了矛盾化解協議,問題解決,不再上訪。
發展鎮域經濟,促進社會和諧
“很多信訪糾紛,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夠。為此,我們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吳威說。
近兩年,冷集鎮累計發展42個產業幫扶項目,聯農帶農近3000人。華茂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推行訂單農業,一家企業便可年收購加工糧食3000萬公斤,為農民多增收1200多萬元。元清醬品廠一年可加工萬畝蔬菜,覆蓋周邊12個村千余家農戶。湖北偉存進出口有限公司帶動就業220人,每年生產成衣260萬件,出口歐美。
記者驅車行駛在該鎮的漢馬路上,但見沿線的有機蔬菜、黃桃、陽光玫瑰、香菇、大鯢養殖等產業項目,一線串珠,甚是喜人。
統計顯示,去年該鎮人均純收入達2.36萬元,今年預計增長10%左右。該鎮正向著“打造漢江流域宜居宜業宜游的最美健康小鎮”的奮斗目標邁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