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張傳娟)11月30日-12月1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學術研討會在湖北工業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由湖北工業大學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辦,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來自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日報的領導專家和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江漢大學、湖北大學、武昌理工學院、仙桃成人教育中心(仙桃開放大學)、鶴峰壇子洞古茶樹保護中心等單位的近100名專家學者、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企業、其他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研討會。
在開幕式上,湖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自才為研討會致辭,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二級調查員胡雙喜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丁銀河教授主持了開幕式。
陳自才指出,該校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斷傳承“因工而生、因工而興、因工而強”的家國情懷,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綠色理念、國際視野、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始終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上形成特色作為學校努力地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學術研討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他希望,與會專家學者要深入研討,多發表真知灼見,共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取得新發展、新成果。
胡雙喜對該校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工作和相關教科研成果給予了肯定。他表示,近年來,非遺研究逐漸成為熱點,學者們在非遺與思政、非遺與經濟發展等多領域都開展了豐富的研究,在國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項等方面也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可喜景象。他強調,本次研討會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和其他個社會各界人士能夠以此為依托,加強對非遺的研究和創新性轉化,使之更深、更透、更深入人心。
在30日上午舉行的主旨報告環節,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歐陽禎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教授張舜清、湖北日報高級記者恩施玉露非遺文化的跟蹤報道人劉暢分別以“國內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加強非遺保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恩施玉露:讓非遺文化從紙上落地‘活起來’”為題,為大會做了主旨報告;武漢紡織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孫文禮、江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儲著斌、 仙桃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副校長文少雄分別以“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邊界”、“紅色資源收集整理的地位立法保障研究—基于《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的分析”、“地域文化名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載體作用”為題,向與會人員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華倩教授和陳紅軍副教授分別主持了兩個階段的主旨報告。
在下午的分組討論環節,與會師生從不同的視角、領域等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展開了研討。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孫雨生教授、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吳志勇老師、湖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石詩副教授、湖北工業大學魏忠明教授分別以“面向紅色非遺資源一體化管理的知識圖譜構建機理” “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 “非物質文化的海外傳播” “襄樊承恩寺明代梵鐘銘文解讀及其品牌建構與傳播”為題作了發言。來自武漢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10余位博士、碩士研究生圍繞工匠精神、非遺數字化、非遺知識圖譜、紅色非遺資源、非遺與思政課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邢起龍副教授和嚴可老實分別主持了兩個小組的討論。
在閉幕式前,研討會還就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2024年度開放基金舉行了立項簽約儀式,丁銀河院長以及相關項目負責人參與了簽約儀式。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石裕東教授主持了簽約儀式、小組匯報和閉幕式。
在小組匯報環節,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陳強強老師和劉沖老師分別就下午的分組研討做了匯報。
在閉幕式上,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丁銀河對本次論壇作了總結講話。他向與會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對會議情況進行了總結,對未來工作進行了展望,勉勵大家再接再勵,越來越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