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通訊員 鄭雅曼
“老李,老王最近有沒有按期付款?”電話這頭,江岸區法院立案庭法官姚忠全在回訪中問道。
“多謝姚法官關心,老王一直按期付款,而且我們又重新開始合作了,才簽了一個大單,這都多虧了您,當初那么耐心給我們調解。”電話那頭,老李真誠道謝。
是怎樣的故事,讓當事人“事”“心”雙解?
多年“老友”,卻“對簿公堂”
這原是一起承攬合同糾紛。老李經營著一家廣告公司,與老王常年合作,該廣告公司為老王經營的公司提供廣告裝潢服務,兩人也成了多年好友。
然而,最后一次合作的尾款24000元,老王卻一直未結清,老李多次催要都“杳無音信”。隨之而來,不僅兩家企業合作中斷、逐漸疏遠,廣告公司也因欠款長期未追回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窘境”,只得起訴到法院,希望盡早追回欠款。
“又是這家廣告公司?”拿到案卷材料,姚忠全一眼便“認出”了這家企業,今年上半年她已承辦了數起該公司起訴要求支付欠款的案件,了解到公司的工作模式是收取部分定金后就為客戶進行廣告裝潢,驗收后再付尾款。
這種模式下,前期大部分物料費和人工費都是公司墊付,但數筆尾款沒及時收回,來了“新活”卻沒有啟動資金,公司經營也出現困難。
“公司經營不易,之前的案子調解效果很好,這個案子要繼續走調解的路子。”這樣想著,姚忠全定下了解決方案。
厘清“癥結”,方精準施策
有了思路,姚忠全著手開始調解工作。
通過梳理案卷材料、調查詢問了解到,雙方曾在微信中對過賬,老王認可差欠公司尾款。雙方主要分歧點在于,老李認為老王前期“避而不見”“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老王則表示雙方合作多年,老李卻堅持“一次性付清”“沒有人情味兒”。雙方溝通不順暢導致對彼此的不滿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攔路虎”。
厘清案件“癥結”后,姚忠全積極與雙方溝通。
“老李是信任你才在款項沒付清的前提下給你公司做的廣告裝潢,確實是經營遇到困難才來法院起訴。”
“生意人最應該講的就是誠信,何況你們是老朋友了,不值當為了這么一筆欠款鬧這么僵。”
……
站在公司經營視角的一番溝通,讓老王逐漸打開“心扉”:“我不是故意不付,我也不想跟老李走到這一步,確實是最近手頭緊,一次性拿不出這么多錢,能不能幫我跟他說說,分期付清。”
“如我在訴”,終“柳暗花明”
聯想到廣告公司在此前的案件中,確有同意被告分期付款的先例,姚忠全立即撥通了老李的電話:“老李,老王最近有一筆投資出現問題,確實有他的難處。其實他一直惦記著你這筆尾款,只是近期沒有能力一次性支付,你這邊能不能考慮分期付款,大家一起把這個難關渡過去……”
老李怎么也沒想到昔日老友居然遭遇如此大的變故,語氣明顯軟了下來。
姚忠全趁熱打鐵,說道:“官司打下去,對你們雙方企業發展和行業口碑都有影響,也不利于你們日后長久合作,調解才能‘雙贏’。”
一番溝通,原本山窮水盡的解紛工作終于柳暗花明,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減免款項8000元,剩下16000元分期支付。
考慮到廣告公司在武漢遠城區,老王也在外地,本著減輕當事人訴累的理念,姚忠全采用線上調解方式,組織雙方在線簽訂了調解協議。
連線中,雙方都長舒了一口氣,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涉企案件辦理中,深入挖掘調解空間,不斷探索調解方法,實現柔性解紛,江岸法院一直在路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