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州12月17日電 (程景偉 郭君彥 楊佳)在粵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5周年之際,“粵港澳大灣區粵劇傳承與發展活動暨粵劇南派武打技藝展演”16日在廣州舉行。
粵劇南派藝術作為粵劇傳統表演體系中獨樹一幟的流派,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當晚,“粵劇南派武打技藝展演”名家薈萃,精彩紛呈。開場演出《武松大鬧獅子樓》,由廣東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黃春強、青年演員林飛鴻搭檔演出,他們以剛猛勁道的“手橋”“梅花樁”等技藝,融合創新的高難度“奔騰”動作,盡顯南派武打的剛勁雄渾。在《虎踞緣》之“蘭英搜府”橋段演繹中,香港粵劇名伶謝曉瑩與青年粵劇演員朱建豪合作,將傳統鑼鼓、身段、走位與桌臺“水波浪”“叫頭”“大架”等南派藝術代表性元素交織在一起,盡顯南派典雅古韻。
湛江市粵劇團青年演員朱林溪演繹《武松打虎》,其以南派傳統風格塑造人物,以南派“手橋”等動作,精準詮釋了角色神韻?!妒房煞ǔ两酚烧貞c市粵劇團國家二級演員梁恒風擔綱,他將南派傳統表演程式與音樂鑼鼓板腔有機整合,文戲武唱,深度挖掘人物情感,生動塑造英雄形象。廣州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偉驄在《困谷》中領銜演出,憑借扎實功底,在舞動馬鞭槍戟間,展現南派功架的颯爽英姿。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粵劇——非遺十五周年”專題片首發分享會上,廣東省藝術研究所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一級藝術研究員李滿稱,該片聚焦粵劇傳承脈絡,以嚴謹史料、生動影像記錄粵劇發展變遷,為文化傳承構建可視化載體,助力粵劇知識體系完備構建與廣泛傳播。
與會人士還圍繞“南派技藝傳承”主題進行了分享。香港粵劇名伶謝曉瑩分享粵劇南派表演程式“搜宮”的運用,以及武旦的創造性運用,并展示“叫頭”“扎大架”“舞臺官話”等技藝。湛江粵劇團副團長鄭建平介紹了粵劇《武松打虎》中武松一角的行當——短打小武。(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