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0日),最高人民法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做深新時代‘楓橋經驗’ 做實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為主題,發布11個金融借貸糾紛調解工作典型案例,發揮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在金融領域的解紛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金融借貸糾紛調解工作典型案例(第一批)
案例1
非訴善治 全面提升化解能力
——通過“互聯網+”拓寬解紛渠道
北京轄內共有7家信用卡中心,信用卡糾紛量大、投訴占比高,約占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簡稱北京金融監管局)接收銀行業年投訴總量的大部分,糾紛整體呈現小額、批量、同質的特征。北京金融監管局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努力實現“簡單糾紛不出機構,復雜糾紛不出行業,化解糾紛少去法院”目標。2023年3月起搭建解紛平臺,同年6月指導行業調解組織及金融機構信用卡中心開展試點,截至2024年7月底,各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案例2
調訴銜接 關注小微金融糾紛
——創新“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
浙江臺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小微金融的先行區和集聚區。小微金融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金融糾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臺州監管分局聯合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建設“和合金融”共享法庭,創新實踐“人民調解+司法確認”風險處置新模式,提供一站式、零成本、高效率的糾紛解決渠道。
案例3
調處一體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創新融合集中處置、多元調解、智慧審判
福建泉州是國家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金融資源集聚、金融市場活躍,借貸糾紛集中高發。為做實金融領域多元糾紛化解工作,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泉州監管分局(以下簡稱泉州金融監管分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會同政法單位聯合設立泉州市金融糾紛一體化調處中心(以下簡稱泉州金融調處中心),在全國創新融合集中處置、多元調解、智慧審判于一體的金融糾紛調處模式,相關經驗做法獲評“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案例4
提質增效 調解信用卡小額糾紛
——行業調解組織、金融機構協同建立小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
為切實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金融消費者和銀行機構合法權益,廣東正和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廣東正和消保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來,與10家銀行機構探索實施信用卡小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取得明顯成效。以2023年為例,該中心受理信用卡調解案件8000余件,成功調解6132件,調解成功率76.65%,涉及金額3.55億元。通過小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成功化解信用卡糾紛4623件,所涉金額共計2.4億元。
案例5
打造樣本 建設“一站式”調解機制
——聚焦金融糾紛化解痛點、堵點持續發力
山東省青島市銀行保險業糾紛調解中心(以下簡稱青島調解中心)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聚焦金融糾紛化解的痛點、堵點,推動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青島樣板。2023年,該中心共調解案件1499件,同比增長61.18%,涉及金額2.3億元,綜合調解成功率78.3%,快速處理法院轉辦案件5700余件。
案例6
多元解紛 基層法院入駐調解工作站
——推動糾紛防范化解向金融機構源頭前移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以信用卡、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主的金融糾紛增長快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以下簡稱吉林金融監管局)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因地制宜探索金融糾紛調解組織建設新模式,指導銀行機構聯合基層法院入駐調解工作站,將調解工作引入銀行網點“小單元”,推動矛盾化解向金融機構源頭防控前移。
(總臺央視記者 張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