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劉志強 金俊圻
“培訓機構之前向我承諾不過包退,現在不退款了”
“培訓機構告訴我報考建筑工程師高級崗位技能培訓證書可安排掛靠賺錢”
“我現在才發現培訓合同和收款的機構不一樣,現在他們都不理我了”
……
近年來,隨著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經濟社會的“光速”發展,高層次、復合型、專業化人才培訓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由此帶動形成了一批非學科類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的飛速增長。據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數據,武漢東湖高新區已成為全國教培機構最多的區域之一,目前共有各類線上教培機構1200多家,其中實際經營近200家,頭部企業9家。
但隨之而來的是,涉及教育培訓服務的市場投訴、糾紛訴訟激增。近三年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后稱“東湖高新區法院”)已審理教育培訓糾紛案件7000余件,是該院民商事案件類型中名副其實的“TOP 1”。
專題調研“把準脈”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
行醫如此,社會治理亦然。妥善審理這批教育培訓服務合同糾紛案件是司法機關“抓末端、治已病”的職責使命,進一步發揮司法審判對非學科類教育培訓領域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的教育培訓服務環境更是“抓前端、治未病”的當務之急。
——為什么光谷的教育培訓類糾紛特別多?
——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要治理這類糾紛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哪些部門參與?
2024年5月,東湖高新區法院成立教育培訓服務合同糾紛專題課題組,由院分黨組書記、院長程皓擔任課題組組長,以該院自2021年以來受理的教育培訓服務合同糾紛近萬件案件為藍本,對教育培訓服務合同糾紛主要特點進行了分析。
“2024年以來,東湖高新區信訪總量最多的就是教育培訓類,由此導致進入法院的糾紛也是最多的。”
“線上教育培訓機構均不同程度存在違規宣傳、夸大宣傳的問題,提高學員期望值后易引發糾紛。”
2024年7月,東湖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會議室里,一場熱烈的討論正在開展。帶著諸多疑問,課題組成員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相關人員深入溝通、廣泛探討。
除走訪職能部門外,課題組還采取約談涉訴相對集中的非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回訪接受教育培訓的學員等方式,最終形成《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關于近年來教育培訓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的調研報告》,該調研報告后被《楚天審判》2024年第4期刊登。

司法建議“開良方”
立足于前期的調研成果,針對教育培訓類案多發的問題深化根源,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在2024年6月向區黨工委、政法委呈報的《第二季度萬人起訴率專報》中,對教育培訓問題開展專項分析,該專報被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政法委書記簽批,要求有關部門對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整治。在征求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局等相關部門意見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于2024年9月發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規范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管理的司法建議書》。
該司法建議經綜合分析,總結出教育培訓糾紛案件總體上呈現出線上培訓矛盾突出、學員訴訟成本較高、群體訴訟特征明顯、矛盾化解難度較大、教培機構敗訴較多等特點,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管理,共同助力線上教育培訓服務糾紛多元化解,督促培訓機構合法規范服務,共建良好教育培訓環境,特向東湖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局、政務與大數據局、文化旅游體育局、人社分局、公安分局從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加大行政監管力度、建立統一信息平臺,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嚴懲涉嫌詐騙機構、建立多元解紛機制,加大矛盾調處力度四個方面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并附上相應的民事判決書。

府院聯動“挖病灶”
有“建”有“納”,回聲響亮。
東湖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局、政務與大數據局、文化旅游體育局、人社分局、公安分局收到司法建議后均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后在9月至12月間陸續向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回函。
“我局對轄區涉訴糾紛多的教育培訓機構陸續開展專項整治、立案查處等工作措施”——區市場監管局
“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依法查處無證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辦學行為”——區教育局
“打通網絡溝通渠道,在司法查詢等領域予以應用并有效提高兩部門工作效能”——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
“聯合東湖高新區“雙減”辦不定期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白、灰、黑名單”——區文化旅游體育局
“我局審批和監管的民辦職業技能類培訓機構受限于技能培訓的實操要求均不允許其開展線上培訓業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先后對10余家線上培訓機構開展了五次實地檢察,對工作中發現教培機構有違法線索的,公安機關將及時調查處理”——區公安分局
2024年8-10月,由東湖高新區政法委牽頭,成立東湖高新區教育培訓機構規范經營治理行動工作專班,出臺《東湖高新區線上教育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推進會方案》,已累計召開5次治理推進會,2次行政約談會,對教培類信訪量排名靠前的機構聯合開展4次現場宣教規范經營活動。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積極配合專班行動,出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網上教育培訓及網絡服務公司涉刑典型案例匯編》,通過以案釋法,對教培機構的涉刑行為進行風險警示,進一步促進了教育培訓規范的專項治理。
2024年9-11月,教育培訓服務合同收案量由去年同期775件下降至457件,同比下降41.03%,治理效果成效已然顯現。
今年,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立足社會治理難題,延伸司法服務,高度關注、深入分析類案高發背后的社會治理問題以及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權益保護的突出問題,除線上教育培訓機構管理問題外,還針對校園安全管理、改善物業服務、預防校園欺凌、完善彩票實名機制領域和問題,共計發出司法建議6篇,回復率100%,有效幫助有關單位科學決策、改進工作、規范行為、完善制度、消除隱患,發揮“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放大效應,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職能作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