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杭州12月21日電 題:冬至大如年:浙東山村傳承“祭冬”習俗
新華社記者 馮源
雖然21日是周六,但家住浙江省寧波市寧??h南關村的楊舒馳凌晨2點就起床了。今年12歲的小楊,要和爺爺、爸爸一起趕到相鄰的臺州市三門縣,參加在亭旁鎮楊家村舉行的“祭冬”儀式?!昂枚嘤H戚一起來,很熱鬧很高興。”
21日凌晨3點,楊家村82歲的村民楊成來起身來到楊氏家廟,準備主持當天舉行的“祭冬”儀式。在這個村,楊氏村民聚族而居,已有700年的歷史。
楊家村的“祭冬”儀式也有約700年的歷史,是“三門祭冬”的代表。這是當地聚族而居的村落中,在冬至舉行拜冬祭祖的一項民俗活動。
2016年,包括“三門祭冬”在內,“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月21日清晨,三門縣亭旁鎮楊家村的楊氏家廟舉行“祭冬”儀式。新華社記者 馮源 攝
清晨6點,天色未曙。廟門口鞭炮齊鳴,“祭冬”儀式正式開始。20多個村子的數百名楊姓村民代表擠滿了家廟的中庭。他們大多來自三門縣當地,也有一些來自寧海、象山、天臺等周邊縣。
“正冠、撩衣、進步、跪拜、興、再拜……”楊成來用當地方言“喝禮”,參祭人員依次上前敬拜祖先。初獻、二獻、三獻,獻果、獻肴、獻茶……楊家村“祭冬”儀式完整地保留著傳統的拜冬祭祖儀式。

村民把小橘樹綁在家廟的柱子上。新華社記者 馮源 攝
為了辦好“祭冬”,楊家村需要提前準備。村民前一天下午要去附近的山泉取來敬祖用的“長流水”,還要砍下一株已經結果的小橘樹,上面還要裝上蘋果、大棗、桂圓。村里的老文書楊小方說,這棵橘樹等演“祝壽戲”時要綁在家廟的柱子上,寓意平安吉祥、早生貴子。
供桌上的供品也頗具巧思。楊成來告訴記者,“龍頭”是用豬腳做的,“姜太公釣魚”是用公雞做的,“老虎”是用羊肚做的,“白象”是用豬肚做的,“眠?!笔怯秘i肺做的?!岸斓搅耍2桓镆菹ⅲ越小吲!?。

圖為村民在供桌上擺放的自制供品。新華社記者 馮源 攝
“我們之所以說‘冬至大如年’,就是因為冬至有盛大的祭祖活動?!T祭冬’就是祭祀中的‘祠祭’?!闭憬》沁z保護協會副會長、浙江師范大學二級教授陳華文說,從“祭冬”可以看到慎終追遠、不忘根本的中國傳統文化。

圖為楊氏家廟的“祝壽戲”演出。新華社記者 馮源 攝
上午七點多,“祭冬”儀式結束,接下來,家廟還要演出“祝壽戲”。21日中午,60歲以上的老人要參加老人宴,品嘗寓意吉祥圓滿的“冬至圓”。8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還可以分到五斤豬肉。楊小方告訴記者,今年有190位老人參加分肉。“我們殺了六頭豬,大家高高興興地過冬至節?!?/p>
“古人認為冬至是‘陰極陽生’的時候。根據這種‘陰陽轉合’的觀念,人就要順陽、助陽,調和身體順應自然,在冬至重視飲食滋補?!焙贾輲煼洞髮W文創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袁瑾介紹說,餛飩、團子、年糕都是不同地區的冬至時令食品,在江南一帶,還注重用中醫膏方進行滋補。
袁瑾告訴記者,冬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帝堯時期,《尚書·堯典》中已經有“敬授人時”的記載。在商代,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定為歲末之月;在周代,夏歷十一月為歲首之月,因此,冬至在周代格外受到重視,而在漢代、唐代和宋代,冬至都是官方確定的節假日。南宋時,江南民間就稱過冬至為“做節”,有些地方甚至會把冬至看得比過年還要重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