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夏賓)近日,“2024中國城市治理創新論壇——政務熱線驅動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在京舉行,本次論壇聚焦政務熱線驅動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強調了政務熱線在以人民為中心,暢通民意渠道,提升政府回應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國內外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參會,共同探討城市治理創新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據悉,上述論壇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公共治理研究所、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聯合主辦,新華數字政府研究中心協辦,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提供學術支持。

“2024中國城市治理創新論壇——政務熱線驅動中國城市治理創新”近日在京舉行。主辦方供圖。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俞可平在致辭中表示,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不僅是連接民眾與政府的重要橋梁,更體現了一整套高效的問題解決機制。各地不斷提升政務熱線的接辦效率,更好發揮了熱線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的窗口作用,及時了解問題建議并推動解決問題。
會上,第四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優秀案例獎”啟動儀式及《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智庫通訊》期刊啟動儀式相繼舉行,為論壇增添了濃厚的學術與實踐氛圍。第四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優秀案例獎將于2024年12月21日開始征集,案例申報截止時間為2025年7月31日。
主旨演講環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紐約市前副市長J·菲利普·湯普森以紐約311熱線相關經驗為例,認為熱線推動城市治理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城市發展是否與自然環境相適應,從而滿足市民的生存需要;二是城市能否深度理解市民并真正傾聽市民訴求。
全國市長研修學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干部學院)黨委書記全河強調,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創新是今后城市治理發展的趨勢。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政務服務平臺運營部主任、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監管平臺運營中心運營總監楊光強調,未來的城市熱線將在資源整合、渠道建設、智能應用、數據挖掘四個方面進行升級迭代,通過制度合力、多元融合、技術嵌入和精準分析,驅動和實現未來城市社會治理的系統化、可及化、智慧化、科學化。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沈體雁提出,當前政務熱線面臨工單智能化難、數據深度分析難、問題處置難三大痛點和難點,強調未來應構建統分結合的多層治理管理體制機制,深化政務熱線知識庫與大模型應用,構建智能民意地圖與民意時空動力學分析工具箱,以民意地圖驅動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張志原強調政府在政策制定、執行及反饋過程中,需要及時、有效地識別并回應公民需求和社會變化。政府對公民意見的持續回應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并且這一理念在中國語境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實踐。
在成果發布及解讀環節,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劉倫在解讀《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報告2024:愿景與路線》時提出了分類施策的精明轉型路線,針對不同人口與發展水平的地區分別提出大轉型、數字產業突破型、數字普惠扶持型、數字民生賦能型四類轉型路線。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張洪謀在解讀《政務熱線數據分析工具箱》時提出,通過深度挖掘政務熱線數據價值,精準定位市民訴求熱點與痛點,為政府決策提供高分辨率、動態化的數據依據,促使治理策略更加精準化。
浪潮云大模型技術總監李云在解讀《城市服務智能體》時指出,城市服務智能體是城市智慧大腦的具象化呈現,實時監測城市運行狀態,智能調配資源,主動提供個性化服務,成為連接政府、市民與城市設施的智能紐帶。論壇三項重要成果的發布為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撐。(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