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濟南12月26日電(記者 沙見龍)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地礦工作加速轉型升級、服務強省建設有關情況。

圖為發布會現場。沙見龍 攝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山東省地礦局”)副局長侯新文在會上介紹說,近年來,該局精準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需要,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地質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獨具山東地礦特色的14條地質工作業務鏈。
據侯新文介紹,14條工作業務鏈在價值取向、服務領域、成果表現、發展方式等諸多方面,推動現代地質工作重塑,實現從傳統地質工作模式向現代地質工作模式的轉變,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地質服務支撐,積極走出一條沿海發達省份地質工作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據了解,14條工作業務鏈涵蓋地質找礦、自然資源管理、礦山服務、水文地質、保泉護泉、地熱勘查、鄉村振興、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綠色低碳、海洋地質、城市地質和重大工程、測繪地理信息、文旅健康、防災減災救災等領域。
作為山東地質工作的“主力軍”,山東省地礦局在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地質服務支撐。山東省地礦局副局長劉祥元提到,該局凝練和集成生態修復關鍵技術,打造了地境再造生態修復技術,在濟南、濟寧、煙臺等地進行了推廣應用。技術支撐泰安市、濟寧市獲批了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城市、南四湖流域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治理工程,并承擔了一批調查評價、修復治理工程等項目,恢復了當地生態環境。
劉祥元稱,近年來,在自然資源部門的支持下,山東省地礦局共開展了27個圖幅的1:5萬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礦產地質調查、區域水文地質調查,累計完成調查面積11047平方千米,助力黃河流域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從1:25萬逐步提升到1:5萬,大大提升了破解重大資源環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進一步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地質工作的精細化需求,有效服務了重大工程建設和重要戰略規劃的實施。
“山東省地礦局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鄉村特色旅游等方面,發揮技術支撐作用,以地質服務賦能鄉村全面振興?!鄙綎|省地礦局總工程師彭玉明表示,該局在濟南、青島、煙臺等地開展鄉村旅游地質調查評價,調查地質遺跡資源、自然景觀、歷史與文化遺跡838處,規劃鄉村“地質+文化”旅游路線25條;通過深挖地質遺跡資源,講述好地質故事,統籌好地質資源與文化旅游,實現了地質文化與鄉村文化、地質故事與民間傳說的相互融合,探索出了地質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是利用遙感衛星獲取高分辨率影像,形成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從而提供豐富的遙感影像數據應用服務。”山東省地礦局二級巡視員趙正來表示,近年來,該局高度重視高分數據和地質數據的融合應用和成果推廣,建設了濰坊、泰安、濟寧、臨沂、德州5家高分中心,打造了多點布局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數據和應用工作格局,在山東省內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現代農業、防災減災等20余個行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