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范慧瑾 通訊員謝家興 劉夢佳)“我們十堰人習慣冬天搭個鍋仔,晚上拿點地里的菜,點好爐子湊合一下,一天就過去了。”徐耀英對來訪的記者說。只見眼前這個廣受救命寺村推崇的一體式無煙桌爐上,一鍋飽蘸湯汁的蘿卜燉肉被擺放在桌面中央。家里的門上,貼著一抹吉利的“新年紅”——這是新區應急管理局以節慶為主題定制的“冬春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宣傳門貼。
徐耀英是武漢長江新區三里橋街道救命寺村17組的村民。這個灣組的村民都是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2010年夏天從十堰丹江口市易地搬遷到此。從曾經的373人到如今的450人,這些“新武漢人”已在武漢安居樂業14年。
“冬天既迎新年,也迎新春,親友鄰舍圍坐在柴火盆旁取暖聊天是我們救命寺村人從丹江口山區帶下來的風俗習慣?!比飿蚪值傈h工委副書記劉志勇說。村民們抱團取暖雖是村風和諧的表現,但用柴禾明火取暖卻有一氧化碳無聲“取命”的隱患。
這個自帶排煙管道的一體式無煙桌爐,就是當地村委為了防治這一隱形“殺手”而推廣的?!疤煲焕?,這個爐子一燒,整個屋子都像春天一樣。而且自帶排煙管道,能夠有效防止一氧化碳在屋內聚集。村民們還可以利用爐溫在桌上燒水、做飯?!本让麓妩h支部副書記黃飛介紹說。
“移風易俗”,升級安全取暖新手段
自入冬以來,長江新區應急管理局發動街道、社區(村組)、網格員包保入戶,進行冬季防火、防一氧化碳入戶安全督導行動。
“徐阿姨,這個煙感報警器一定要通電才會起作用?!蓖瑫r兼任徐耀英一家“關照員”的黃飛入戶安檢時,看到新安裝的獨立煙感報警器“頹”下的插頭,立即提醒道。村民們的取暖安全既有主動上門的“人防”,也在村委的努力下,建成了初步的“技防”。
“我們給救命寺村98戶丹江口移民家中都安裝了獨立的煙感報警器?!本让麓妩h支部書記黃繼平說。
為了讓村民們逐步棄用明火取暖的傳統習慣,救命寺村村委、三里橋街道安辦、長江新區應急管理局一齊發力,在全村大力推廣電暖、空調等相對安全方便的取暖方式。
“徐耀英的孫子是一名腦癱兒童,是我們村里的特困戶,平時都是她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正需要這些安全方便的取暖措施?!秉S繼平說。
在今年冬季“入戶送暖”的相關行動中,救命寺村村委還組織上門給村內低保戶和特困戶贈送了“暖手寶”。

救命寺村村委給村民發放“暖手寶”
“每年冬天村委都會惦記我們,給我們上門送溫暖?!本让麓宕迕駝⒈麡s拿出全新的暖手寶向到訪的記者說。
“淳風化民”,情暖筑安
“這已經是我們在武漢過的第15個冬天,我們村委也堅持在村內進行冬季‘巡更’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15年了?!秉S飛向記者說。
原來,每到冬季的低溫寒潮天氣,救命寺村都會組織各灣組關照員進行包片巡更。“我們近期每晚6點半到8點都會敲門入戶,對每戶村民進行安全提醒,也能夠為防治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再上一道保險。”黃繼軍說。
村干部們是關照大家的“大管家”,也是為村民守夜14載的“守夜人”。
“我們不僅會進行例行的安全檢查,也會適當關心村民們過冬生活的舒適度,在取暖或其他生活方面有任何需要我們都會盡村委所能,幫助村民?!秉S飛說。
據了解,救命寺村在武漢的14個冬天里,還沒有出現一起安全事故。這與村民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和諧氛圍也是分不開的。
“每到秋天,我們村民就會到處找冬天用于取暖的荒樹。年紀大一點的村民還會把荒樹拖回家,然后左鄰右舍的年輕人會來幫忙把樹劈好,壘好放在屋外?!秉S繼平指著不遠處正圍坐在室外火盆邊取暖的老人們向記者說道。
原來,為了防止因室內通風不暢而導致村民們一氧化碳中毒,村委要求村民們只能在戶外使用這類有明火的火盆。“堵不如疏,與其完全不讓村民們用火盆來取暖,倒不如讓他們‘走出來’,在戶外把火盆點起來?;鹜?,人氣就來了,左鄰右舍們聚在一起既可以增進感情,又互相照應減小了安全風險?!秉S繼平說。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堅持‘疏堵結合’逐步改進村民們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取暖習慣。并持續進行入戶宣傳,把宣傳車開進大街小巷,逐步形成了鄰里守望,共營安全的良好氛圍?!遍L江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孫晶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