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西安12月27日電 (李一璠)“陜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時空分布極為不均,資源性缺水與工程性缺水、無水可用與有水難用、高效節水與大水漫灌問題同時存在。”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科學技術處副處長周靖華27日表示。
當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圍繞聚焦大面積單產提升、全力奪取糧食豐收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近年來,陜西省針對不同區域實際,聚焦糧食產業,堅持科技創新、技術集成、模式優化,積極探索形成了“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管控地下水、保住地中墑”的農業節水新路徑,力爭到“十四五”末打造高效農業節水核心示范區500萬畝,輻射帶動1000萬畝。
該省加強科技攻關,成立由涉農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等專家組成的省農業節水技術體系,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示范區科研優勢,開展黃土高原旱作節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厘清了“調雨—補水—抑蒸—保墑—減耗”技術路徑,研發集成了雨水集聚深層入滲技術、雨水集蓄水肥一體化補灌技術、綠肥間作技術、適水修剪覆蓋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

2024年6月,技術人員指導延安果農科學澆灌。 李進 攝
立足不同區域農業水資源承載力和節水潛力評價,陜西省順應主要農作物用水特點及變化規律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集成推廣8種節水模式,如關中大中型灌區高效灌溉發展規模化糧食生產節水模式,渭北臺塬以玉米為主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節水模式,陜北丘陵溝壑和陜北長城沿線風沙區小雜糧滴灌、微噴灌節水模式等。
周靖華稱,據測算,各種節水模式效果雖然有所不同,但節水效應都十分明顯,以陜北長城沿線風沙區的玉米生產高效節水灌溉模式為例,畝均節水30%。
據悉,目前陜西省已建成各類農業節水示范區1423個,其中核心示范區299個;建成農業節水面積459萬畝,輻射帶動884萬畝。下一步,該省將進一步壓實責任、強化措施,持續做好農業節水工作,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多陜西貢獻。(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