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李燕 通訊員 熊小萍、丁茗童 )為積極探索社企共建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推進社區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好家門口的公園。1月17日,由湖北省建筑設計院與中南路街道小劉家灣社區聯合開展的“66號公園流浪貓窩共建投放日”活動溫暖啟幕,眾多愛心人士匯聚,共創人寵友好的“喵星球”。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冬窩行動,持續“出街”
在中南一路66號·友友花園里,志愿者、66號居民、設計師們、運營方、施工單位以及關注流浪貓的愛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共同進行著緊張而有序的貓窩搭建、制作與投放工作。木筒喵巷、喵嗚寵物屋、疊喵居等“湯圓貓”觀察小報上展示的模塊化社區流浪貓窩設計,在今日由小朋友們在志愿者的協作下親手搭建完成。

小朋友為貓窩創意作畫。 通訊員供圖
社區里的小朋友們紛紛加入貓屋再創作的行列,“貓咪群像”、“花花de窩”等系列貓窩作品由此產生。募捐而來的防寒物品、碗盆、貓糧等物品被精心布置在貓窩周圍,社區居民主動認領并承擔貓窩的日常維護和認養等工作。
“救助流浪貓不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需要用心去觀察和了解它們的需求,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可能改變一只流浪貓的命運。”有著多年救助經驗的愛心志愿者向小朋友述說到認養貓窩的重要性,并細致培訓今后如何維護好認養的貓窩。

志愿者合力搭建貓窩攀爬架。 通訊員供圖
微山暢議,“友友”共享
本次共創貓窩方案評選階段中,居民積極參與探討投放最適合在66公園建造的貓窩,社區愛貓人士建議設計師預留充足空間給不同的流浪貓活動;共建投放階段,居民一邊搭建貓窩,一邊標注平日觀察到流浪貓經常出現的位置,便于下一步貓窩投放。
作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也是社區的居住者,貓窩建造完成后,66居民發揮“主人翁”作用,借冬窩行動之機,與設計師展開“共建共享美好家園”主題議事,共同探索友友花園維護行動路徑,實現社區公共空間的長久生命力,通過持續運用共同締造理念,讓小區居民在不斷地參與小區環境改善中感受到“大滿足”。
66工坊, 人人可為
據悉,為強化優質公共服務平臺,小劉家灣社區和湖北省建設設計院持續推動“微山·66號公園”計劃,搭建“五社聯動”平臺建設,激發社區居民、志愿者、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熱情,今年以來,已組織開展“澆”個朋友、與你“童”樂、城市創新生活展、小山游牧計劃等多場別樣社區生活節活動,用微山實踐傳遞社區聲音,書寫“人人可為”的武漢設計之都創意社區故事。
“此次流浪貓窩的計劃行動中,我們通過貓窩設計招募、行為觀察、設計評選、共建投放等一系列社區實踐,與居民朋友們參與共創,探索流浪貓社區治理更多元化的解決方案。”湖北省設計建筑院負責人介紹,將持續與社區一起凝聚引導小區居民參與,借助冬日貓窩行動經驗,進一步激發以“66號公園”為代表的多元自治力量,打造人與自然“雙向奔赴”的社區樣本,助力宜居宜業、生態活力的“比鄰”友好社區建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