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黃揚)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春運1954-2024》22日首發。該書用數百張照片展示中國鐵路春運70年來的變遷。
圖片里的主角有春運中行色匆匆的旅客,有忙碌中的乘務工作人員、中外志愿者等,有確保春運安全運行的鐵路工人、武警官兵等,還包括了列車時刻表、鐵路示意圖、調度電話機等頗有歷史年代感的老物件。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張繼海說,這本書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圖片資料,記錄了春運的點點滴滴,旨在喚起人們對這一獨特文化現象的共同記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春運背后所承載的是人們對家的眷戀、對親情的渴望以及對故土的思念。”該書主編楊登峰說,書中這些照片部分出自新聞記者之手,也有部分來自中國各地的攝影名家和愛好者。
新書發布當日,中華書局在北京西站舉行讀者互動活動,楊登峰與現場旅客互動交流、簽名售書。
“以前春運真的是一票難求、一座難求。過去春運都不叫‘坐火車’,得叫‘站火車’,一路站回家。”從事教育行業的叢女士一口氣購買了五本,打算送給身邊的親友,“春運對中國人意義很特別,對不同時代的人而言都是獨特的記憶”。
老家河北保定的旅客陳超越告訴記者,書中一張乘客從車窗翻入車廂的照片,讓她回想起小時候父母帶她乘坐綠皮火車時看到的場景。“現在有了高鐵,又可以手機購票,春運回家就方便多了。”當日,她和丈夫一起帶著兩個孩子回保定過年。
一名乘客從車廂里探出頭來向家人揮手,站臺上的人潮在焦距外模糊開來。這是老家河南三門峽的“零零后”女孩王佳怡最喜愛的照片。在照片下方,她引用作家汪曾祺的名句留言:“長歌有和,獨行有燈”。正在北京讀研究生一年級的王佳怡告訴記者,這幅照片和這句話恰好契合了她頭一年北上求學的心境。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約645億人次,同比增長5.2%左右。
臨近年關,“春運”總會成為中國社交平臺的熱門議題,有熱門評論寫道“回家是盼頭,也是在外打拼的動力”“離家的路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也有人曬出“反向春運”的照片,留言“吾心安處是吾家,只生歡喜不生愁”。
1月22日是2025年鐵路春運啟動的第9天,鐵路客流進入節前高峰期。據國鐵集團統計,1月22日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340萬人次,2025年春運全國鐵路發送旅客或將突破5.1億人次。
“春運”二字首次出現在媒體上是1954年。那一年,春運日均客流量73萬人次,高峰90萬人次,總客流量約2000萬人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