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江西廣昌2月11日電 題:江西“姐妹花”樂當新農人 返鄉創業助農增收
記者 張明新 王修君 吳鵬泉
大棚內,一摞摞整齊碼放的菌棒上,一朵朵肥碩鮮嫩的木耳破“棒”而出。劉翠和姐姐劉萍穿梭在菌棒間,看著長勢喜人的木耳,臉上洋溢著喜悅。
近日,中新社“新春走基層”采訪報道組一行,來到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甘竹鎮朝華村的一家農業公司木耳種植基地。在這里,記者目睹了她們忙碌的身影。

2月9日,中新社“新春走基層”采訪報道組一行走進江西廣昌一木耳種植基地。圖為在此務工的村民在基地大棚內采摘新鮮木耳。記者 劉占昆 攝
“這是今年第一批木耳,公司已經和多家采購商簽了銷售合同,不愁銷路。我們的木耳不僅暢銷國內,還供給木耳醬制作企業出口銷售嘞!”劉翠自豪地介紹道。
劉翠和劉萍兩姊妹是這個木耳種植基地的負責人。這對三十出頭的年輕姐妹花是江西廣昌人,在廣東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2022年,心系家鄉的她們選擇返鄉創業,樂當新農人。
返鄉后,她們看中了木耳生長迅速、產量高的特點,決定投身于木耳種植。劉萍回憶稱,“種木耳我們一開始也是門外漢,于是找了一位有15年木屑供料經驗的合伙人,經過深入交流后攜手合作。”

2月9日,中新社“新春走基層”采訪報道組一行走進江西廣昌一木耳種植基地。圖為基地負責人劉翠和劉萍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劉占昆 攝
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從搭建種植基地、生產菌種菌棒到市場調研,哪一樣都不簡單。創業初期,她們遇到了不少困難,好在二人從未氣餒,通過潛心鉆研逐漸成了木耳種植的“好把式”。
為保障木耳優質豐產,她們和其他合伙人特意從福建龍巖邀請了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為基地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
如今,這個木耳種植基地總用地55畝,建成毛木耳大棚共計30畝24棟,已全部投入生產。基地每年生產菇筒150萬筒,年總產值達500萬元左右。
“返鄉創業的目的是帶動農戶增收。”劉翠說,木耳種植基地有10多名固定員工,碰到生產菌種、采摘等農忙時,會請更多附近的村民來務工。通過公司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帶動周邊80戶農戶增收,每戶每年增收1萬至2萬元。

2月9日,中新社“新春走基層”采訪報道組一行走進江西廣昌一木耳種植基地。圖為在此務工的村民在基地曬場晾曬剛剛采摘的新鮮木耳。記者 劉占昆 攝
43歲的甘竹鎮朝華村村民黃雪梅,是基地的一名固定員工,主要負責噴水、通風等木耳種植管理工作。“相比以前在廠里上班,這里工作更輕松,時間更自由,收入也還可以。”
家住甘竹鎮龍溪村的姚欽華則是一位短期工,他在基地大棚內裝運采摘好的新鮮木耳。“農閑時來這里工作,一天能掙150元,我很滿意。”
展望未來,劉翠和劉萍滿懷信心地規劃著,“新的一年,我們將擴大木耳種植基地的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