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太原2月12日電 題:“80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泥塑路:“圈粉”青少年接力傳承
作者 吳瓊 田晉
一刀一刻、一筆一畫間,一件泥塑作品便初見雛形。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村,山西傳統彩塑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喬志兵在他的非遺小院里忙碌,隨著指尖在泥塊間游走,一塊普通的泥巴逐漸顯現出生命的輪廓。
春節期間,喬志兵和他的徒弟們忙著設計、制作“年味兒”作品,表達對新年的祈愿。喬志兵告訴記者,“現在,我們以蛇為造型,正制作各式各樣的生肖作品,門神系列的作品也正在設計。”

喬志兵和他的徒弟們忙著設計、制作“年味兒”作品,表達對新年的祈愿。喬志兵供圖
1982年出生的喬志兵,從小就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1999年,他開始接觸泥塑技藝,之后便開啟系統學習之路。喬志兵回憶,在藝校期間,他接觸到山西本土的泥塑技藝,并逐漸被這門古老的手藝所吸引,畢業后,他繼續深造,進入美院學習,進一步提升技藝。
如何更好地讓非遺實現傳承發展,是喬志兵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2023年,經過考察,喬志兵決定在劉家堡村非遺小鎮“安營扎寨”,成立山西志兵文化創意工作室。“在這里,有許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手藝人,大家經常互相交流、學習。同時,依托非遺小鎮這個平臺,進一步提升工作室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喬志兵說。
執刀肅立、威嚴莊重的關公,色彩鮮艷、氣勢非凡的十二生肖……走進他的工作室內,既有傳統的佛造像,也有十二生肖、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等不同類型的雕塑作品。

在喬志兵的工作室內,既有傳統的佛造像,也有十二生肖、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等不同類型的雕塑作品。小店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生于山西、長于山西,對黃土高原特有的情愫使得喬志兵將更多山西元素“刻”進作品。喬志兵介紹,“作品《丑勤》專選琉璃原料土制作而成,參考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以老黃牛為原型,身軀渾圓壯實,牛背高高拱起,脊梁上的‘黃土丘陵’連綿起伏、錯落有致。”
與此同時,晉祠侍女、關公等山西文化符號也成為他創作的靈感來源。“我們做的屋脊獸,靈感來自山西古建筑,但我們在造型上進行了年輕化處理,更符合現代審美。”他還嘗試將傳統人物形象進行Q版化處理,既保留傳統文化精髓,又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作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喬志兵深知非遺傳承的重要性。他不僅在工作室帶徒弟,還在高校教授泥塑課程,致力于培養更多對泥塑技藝感興趣的年輕人。
在喬志兵的工作室里,常常能看到年輕的面孔。他不僅教授他們傳統泥塑技藝,還鼓勵他們在創作中融入現代元素,探索泥塑藝術的更多可能性。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泥塑在年輕人中“圈粉”,吸引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到非遺傳承的隊伍中。
對于未來,喬志兵希望能將泥塑技藝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我想讓這些作品走出國門,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歡,用泥塑講述中國故事。”(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