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烏蘭察布2月13日電 題:北疆村支書的鄉村振興答卷:秧歌鬧春,養殖興農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你扮的可是財神爺,金元寶可得穩穩抱住。”“劃彩船的鄉親們,一定要注意彩船間距,千萬別絆著,安全是頭等大事!”“扭秧歌的姐妹們,大家保持隊伍整齊,花傘、彩扇舞動得整齊劃一!”
乙巳蛇年,地處祖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處處彌漫著喜慶的春日氛圍。在吉生太鎮海卜子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院子里,鑼鼓喧天,歡聲笑語交織一片。身著艷麗秧歌服裝、手持各類秧歌道具的村民們,正全神貫注地聆聽村支書劉建忠的叮囑。
“我們村以前可沒有組織過秧歌隊,自從劉書記來了,到今年已經是連續第3年組織了。去年在全旗秧歌匯演里,我們還拿了大獎。”扮相俏皮可愛的村民皇甫蘭花滿臉笑容地說道。
在劉建忠心中,鄉村振興不僅是鄉村環境變美、鄉親們物質變富,更在于讓鄉親們能在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中,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正和記者交談著,劉建忠突然一拍腦門:“實在不好意思,想起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兒還沒辦,你們先坐會兒,我打個電話。”
“老郭,你在哪兒呢?”
“行,我這就去養殖小區,你在那兒等著我。”
掛斷電話,劉建忠告知要前往養殖小區,記者便緊跟他匆忙的腳步,來到了位于德勝溝自然村的“杜蒙肉羊育種聯合體標準化繁育小區”。
還未走進養殖小區,清脆稚嫩的“咩咩”叫聲便連綿不斷傳入耳中。養殖小區內,只見膘肥體壯的杜蒙羊悠然踱步,活蹦亂跳的小羔羊撒歡嬉鬧。劉建忠指著眼前的羊群說道:“快瞧瞧,咱們養殖小區的這些羊,養的是不是特別好?”
這時,村民郭拴成三步并作兩步小跑過來,邊跑邊喊:“劉書記,我家的十幾只羔羊都長到30斤了,能讓公司來回收啦!”
“我這就給工作人員打電話,讓他們來收你家的羔羊。一會兒再統計統計,看看還有誰家的羔羊也能回收了。”劉建忠轉過身感慨道:“鄉親們收入高、生活好、心情美,這就是我當這個村支書的初心和使命。”
回溯到2022年之前,海卜子行政村主要以種植業為生,收入來源較為單一。
為扭轉這一局面,四子王旗挖掘地緣優勢和產業資源,爭取涉農涉牧資金,引入龍頭企業內蒙古賽諾種羊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標準化養殖小區,目標是實現“家家有羊養、戶戶能增收”,構建起“小規模、大群體,小庭院、大產業”的庭院經濟發展新格局,探索出一條人畜分離的養殖新路徑。
劉建忠上任后,他挨家挨戶地向村民講解宣傳。“起初村民們不理解,后來他們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甜頭,我這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劉建忠說。
“自從劉書記來了,幫我們村引進項目、新建養殖小區,還帶著我們搞養殖業。短短幾年,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環境干凈整潔,用上了‘煤改電’,還有沖水馬桶,就連羊都住上了‘大別墅’。”61歲的郭拴成感慨萬分。
郭拴成夫妻二人養殖了50只杜蒙基礎母羊,預計能產出70多只羔羊,還種植了180畝玉米,除滿足自家羊群的飼料需求外,還有剩余可對外出售。幾年來,郭拴成夫妻靠著“種養結合、以種促養”的模式,平均每年純收入達13萬元。
據了解,該養殖小區共有24戶村民參與養殖,基礎母羊數量達660多只,預計去冬今春可生產羔羊900余只,截至目前生產率已達80%。
從養殖小區出來后,記者跟隨劉建忠來到他的辦公室。“對我來說,辦公室也就是個擺設。自從擔任村支書,除了開會、整理材料的時候,其他時間我要么在村民家的炕頭上嘮家常,要么在田間地頭查看莊稼,再不然就是在養殖小區忙活。”
在劉建忠看來,想要干好基層工作,就要時刻和老百姓待在一起,了解他們的困難,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下一步,我們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當作核心任務,繼續完善產業鏈,提升養殖效益,帶領更多村民走上富裕路。”談及未來規劃,劉建忠滿懷憧憬。(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