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 白云 通訊員 王威、唐時杰、張慧 )“現在即使在高峰時段,這段路也能保持井然有序,不容易?!?月19日下午,在武漢天地某公司上班的周女士開車經過黃浦大街沿江大道至解放大道路段時感嘆。

近期,武漢江岸交警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對黃浦大街長江二橋橋下空間實施系列精細化改造,不僅成功破解了曾令人頭疼的“堵點”,還增添了一處活力滿滿的城市公共空間,引得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黃浦大街沿江大道至解放大道路段交通區位獨特,南接漢口江灘、北銜中部戰區總醫院,周邊既有七一中學、長春街小學等多所學校,也有武漢天地壹方等大型商業體,校圈、商圈、醫圈、景圈“四圈”匯聚導致這段路一直存在著接送停車難、雨天通行難、交通安全難、環境治理難“四大難題”。

“特別是早晚高峰,大量接送學生的私家車雙排、三排停靠形成‘腸梗阻’,令學校師生和周邊群眾叫苦不迭。”江岸交通大隊副大隊長陳文春介紹。
去年初,江岸區交通大隊主動積極參與政府職能部門對橋下空間改造的規劃,以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周邊學校、企業和家長、居民意見,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對該路段實施了“橋下空間功能再造+護學服務升級”的一體化改造。

19日下午,記者在黃浦大街長江二橋橋下看到,從沿江大道轉盤至解放大道轉盤,橋梁底部和立柱告別了此前冰冷的青灰色,披上了明黃色的新裝,地面紅、黃、綠相間的防滑透水步道,穿插熱干面波形圖案、競速賽道等元素,顯得熱烈活潑。橋下,一間方形小屋掛牌“便民護學崗”,內有交管監控和醫療急救設備,門前則是交通安全宣傳墻、展示臺。不遠處的軌道交通1號線下,由武漢地標元素組成的打卡點,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拍攝輕軌列車穿行而過的獨特風景。
據了解,黃浦大街長江二橋橋下空間總長度約580米,建設總面積約1.8萬平方米。經過改造,橋下空間開辟出一座擁有142個車位的智能化公共停車場。家長只需掃碼錄入車牌號,可在上放學(6:30—8:30、16:30—21:00)時段內免費停車1小時,并錯峰向社會車輛開放,有效緩解周邊學生家長、居民及游客停車難題。
“以前,我要把車停到周邊商場的地下車庫,再步行幾百米到學校,現在直接停在橋下停車場,過個馬路就到,方便多了!”七一中學門前,正在等孩子放學的家長李先生對記者說。

作為全市首個設在馬路中間的公共停車場,確保車輛安全出入是關鍵。為此,江岸交警精細規劃內外交通流線,根據橋下空間狹窄的特點,分別在橋下空間兩側設置了一個入口,一個雙車道出口,一個應急出口,保障場內車輛緩進快出,并配套增設8塊交通指引牌和5組減速標線。車輛出入相當于在環島繞行,既可上二橋匝道前往武昌方向,也可從沿江大道、黃浦大街、中山大道駛向江岸各條道路。同時,為了避免接送學生車輛與社會車流的沖突,交管部門還優化了周邊路口信號燈的配時,橋下空間的人行橫道線按照靠右通行的原則,設置了引導標志標線,避免行人、非機動車的無序對沖,杜絕交通安全隱患。
“橋下空間的改造以便民護學、公共服務和提升城市品質為主旨,利用這一空間內打造的便民護學島,可為市民提供交通咨詢和生活應急等服務。這里也是‘慧說交通’安全宣傳品牌的街頭宣傳陣地,將不定期舉辦各類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后續還將引入機器人、機器狗等AI智能設備開展常態宣傳,增加市民參與感、體驗感。”陳文春介紹。
據交管部門統計,改造后,該路段早晚高峰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超40%,黃浦大街晚高峰擁堵指數從以往的2.5以上(嚴重擁堵)迅速降至1.2(暢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