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
技術迭代的浪潮從未像今天這般洶涌。多地政府部門開始進行DeepSeek本地化部署,深圳要求全市各區各部門基于政務云環境開啟DeepSeek的應用服務,福田區基于DeepSeek開發的70名政務AI“數智員工”已正式上崗。
“添幫手”還是“搶飯碗”?
目前福田區上線數智員工后,公文格式修整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梢灶A見,會有越來越多的“AI公務員”上崗,但就此認定“AI公務員”將替代人力崗位,恐怕言過其實。對于公務員而言,工作的價值從來不是“做個AI”,而在于解決問題有沒有辦法、服務群眾有沒有溫度?!驹敿殹?/p>
當AI在公文生成、數據處理、事件處置、安全管控等環節中承擔了標準化、程式化的工作,人類公務員就可以深耕AI無法抵達的現場。如通過面對面走訪,以噓寒問暖的共情,在特定群體中構建起有溫度的社會支持網絡;又如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綜合權衡政策剛性與群眾實際訴求,做出符合當時情境的決策?!驹敿殹?/p>
技術終究不是萬能的
對公務員群體而言,學會提問、善用工具固然說是AI時代的必備技能,但技術終究不是萬能的,比如,“模型幻覺”誤導決策,技術紅利滋生“路徑依賴”“信息形式主義”,過度智能化加劇“數字鴻溝”,對這些負面影響還須高度警惕。【詳細】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明的一項技術,其本身不具備主觀意識和道德判斷能力。若一味追求技術進步而忽視切實需求,容易掉入“唯技術論”的陷阱。比如過度依賴智能填表,忽視了對實地走訪的總結反思;過度依賴AI公務員介入鄰里糾紛、社區矛盾的解決,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建立。其結果都會偏離基層治理“以人民為中心”的初衷?!驹敿殹?/p>
科技向善,人為其本
再智能的算法也計算不出民心向背,再高效的模型也模擬不出基層冷暖。在擁抱工具理性的同時,更應守護公共治理的價值理性;在學會與機器對話之前,首先要讀懂人心的溫度。惟其如此,方能在技術賦能的道路上行穩致遠?!驹敿殹?/p>
技術的高歌猛進、對重復性勞動的解放,既對人的創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何嘗不是一種警醒:若是尸位素餐、得過且過,體現不出人與AI的真正區別,那就真的是“自廢武功”??萍枷蛏?,人為其本。無論是公務員還是“AI公務員”,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永遠是標配。【詳細】
(以上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南方日報、北京晚報、羊城晚報)
V視角:
@魚干撒了:滿滿的高科技持續突破,實在太驚艷了!
@科技狗蛋:既然無法阻擋AI浪潮,那我們就只能選擇擁抱它。
@百花香帥: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若還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必然會被淘汰。
@懸崖上的象:保持好奇,也要有所質疑。別忘了偶爾關掉屏幕,去感受那個有風吹落葉的真實世界。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在顛覆性浪潮面前,心態保守可能會掉隊。AI越來越能干時,那些“把人當機器”的職業、工種等,幾乎都難有出路。反過來想,當人不再被當作機器,是不是就有精力去成為更好的自己?公眾對政務服務的期待,本身除了效率外,還有態度、溫度、同理心、共情力等許多方面,這些均是未來政務服務升級的方向。政務服務以人為本,才真正抓住了技術賦能的核心要義。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