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夏琪)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響應省市“支點建設”工作部署,推動船舶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2月25日,武昌區楊園街道組織開展綠色船舶產學研一體化交流會。
會議邀請區發改局和街道領導、院士專家、船舶產業鏈企業及金融機構等20余位嘉賓參加,通過樓宇推介、企業展示、專家指導、政企對話等形式,共繪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藍圖。
樓宇推介:打造產業集聚新高地

武漢中交協同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勇進行中交大廈樓宇推介。 通訊員供圖
會議開場,由武漢中交協同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勇對即將揭牌的中交大廈樓宇從區位優勢、產業配套及運營規劃等方面進行全面介紹。據悉,中交大廈后期將更名為武漢智慧交通產業園,緊盯智慧交通和綠色船舶類企業招商,集合政府產業導向、中交集團強勢專業、武漢理工大學優勢學科三方資源打造區域示范窗口、科創示范基地,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標桿;同時,依托理工大校友資源、中交上下游產業資源,發展科技研發合作平臺,聚焦名企巨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作為楊園街道綠色船舶產業重點承載樓宇,大廈已吸引多家船舶設計、新能源配套企業入駐,未來將通過打造政務共享中心、落實租金減免等政策,吸引更多智慧交通、綠色船舶相關企業集聚,構建“研發—制造—服務”全鏈條生態圈。
企業展示:3分鐘快閃秀實力

企業代表依次發言。 通訊員供圖
來自船、港、航三大領域的7家企業代表依次發言,逐一展示了企業主營板塊、核心優勢以及現有自主知識產權情況等,生動呈現了綠色船舶細分領域創新成果。其中,武漢理工船舶股份有限公司推動設立的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示范船,破解了前期船舶江海不互通難題,實現大型船舶通江達海,開啟長江中游航運“千箱時代”。
武漢開銳海洋起重技術有限公司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了智能螺旋平料機、剛柔耦合自適應斗輪和風力自鎖防爬器三大主力成熟產品。公司目前擁有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美國授權的發明專利1項,EPC發明專利1項,另有多項專利已經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申報。
專家把脈:指明產學研一體化方向
武漢理工大學吳衛國教授梳理了船舶產業發展歷史,展望了船舶產業發展前景,并指明了如何推動綠色船舶產業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融合。人大代表白秀琴就如何推動船舶產業鏈協同發展給出了相關建議,并期望科研機構與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提升。武漢理工大學嚴新平院士團隊代表申瓊珍教授介紹了嚴院士團隊現有成果,并鼓勵開展船員招募、培訓等主要業務的企業,將船員培訓業務往新能源板塊拓展。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交通院副總工程師王志勇介紹了鐵四院與綠色船舶相關業務,并表示之后愿意優先與轄區船、港、航相關企業合作,共同推動轄區產學研一體化融合發展。
政銀企對話:破解協同發展瓶頸

金融機構現場解讀綠色船舶相關基金和信貸產品。 通訊員供圖
在交流互動環節,企業代表圍繞“政策支持需求”和“金融支持需求”等展開熱議。首義科創母基金、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現場解讀綠色船舶相關基金和信貸產品,為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楊園街道承諾將建立“企業需求清單”,隨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區發改局表示目前正在制定支持船舶行業發展的惠企政策,預計3月出臺,全力助推船舶企業發展。
領導寄語:凝聚合力,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隨后,楊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思誠和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成潔分別發表講話。楊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高思誠充分肯定了此次會議的開局地位,對船舶產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強調要充分發揮武漢理工大學科研優勢,加強與轄區涉船企業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并承諾街道將嚴格落實“零號員工 陪伴成長”專項行動,扮演好店小二角色,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領導講話。 通訊員供圖
區發改局黨組書記、局長成潔高度肯定本次交流會的實效性,表示武昌區發展船舶產業鏈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將通過三項舉措加快推動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一是組建專家團隊。充分發揮武漢理工大學嚴新平院士團隊和吳衛國首席團隊科研優勢,組建船舶行業專家團隊,為武昌區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發展提供專業指導。二是組建產業聯盟。充分調動轄區現有涉船企業資源,建成綠色船舶產業聯盟,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三是組建工作專班。抽調專業人才,組建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工作專班,系統謀劃產業鏈發展,推動船舶產業政策落地,并為產業鏈發展提供全周期服務。
本次交流會通過精準對接技術需求與產業資源,為內河綠色船舶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楊園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深化“一樓宇一產業”特色模式,助力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加快建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