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紫宣)近日,一場居民“自導自演”的“樓道煥新記”在武昌區紫陽街道復興路社區工程營小區上演。自2024年4月以來,該小區以關注居民“身邊小事”為出發點,以“鄰里客廳”議事平臺為紐帶,通過志愿積分激勵機制,讓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成功破解老舊小區環境治理難題。

自治小組會議商議樓道環境問題。 通訊員供圖
“小協商”凝聚“大共識”,集中整治解難題
“以前樓道堆滿雜物,現在敞亮得像新小區!”居民們的感慨,源于“鄰里客廳”一場別開生面的“樓道清潔咵一咵”議事會,讓“老破舊”改變不再是難題。
此前,樓道雜物堆積嚴重是居民廣泛關注的小區頑疾,社區與自治小組成員、志愿服務隊和居民代表等集思廣益開“良方”,面對環境問題,自治小組的陳老師率先“認領”24號單元樓道的衛生工作,其他自治小組成員紛紛響應。
以自治小組和“復興老匠”志愿服務隊為主力軍的集中清理行動,不僅提升了小區的居住環境,也展示了居民自治的熱情,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改善家門口的環境貢獻力量。
“小陣地”釋放“大作為”,自治服務有成效
環境蝶變秘訣何在?工程營小區的答案是激活居民力量,從“自治”“共治”兩個維度深入探索。

鄰里客廳議事會。 通訊員供圖
為持續鞏固治理成果,避免臟亂現象復發,2024年9月,“鄰里客廳”議事會提出創新實施“樓道包保制”。將小區樓道劃分為33個清掃責任區,通過線上招募、鄰里推薦等方式,33個單元樓道迅速被居民志愿者認領。志愿服務群內“曬成績”“比整潔”,原定雙周一次的清潔日,漸變為“日日掃”的競賽,樓道環境煥然一新,居民們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小幸福”。

集中整治清掃。 通訊員供圖

志愿者清掃樓道。 通訊員供圖

居民在群內點贊。 通訊員供圖
除此之外,工程營小區已開展包括“五一潔美領航”“迎國慶清潔家園”等集中清潔活動十余場,清理衛生死角百余處,志愿者參與活動超千人次。樓道的“長效維護”得到了保障,居民自治的力量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呈現出共治共享的嶄新面貌。
“小積分”撬動“大能量”,共治共享后勁足
為推動共治精神在“鄰里客廳”深植,促進志愿服務長效運轉,復興路社區大力實施積分兌換機制,實現合力共治人人可為、事事可為、時時可為。

志愿者用兌換的現金卡消費。 通訊員供圖
“羅阿姨積攢10積分兌換超市10元代金券;裴阿姨用5積分在吳王水餃購買早餐……”一本積分兌換簿記錄著不少居民的志愿“成果”,社區聯動轄區商戶建立“愛心聯盟”,將志愿服務與積分兌換掛鉤,同時引入線上資源回收平臺,手機“掃一掃”便回收閑置物品獲取積分,既解決樓道堆積難題,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截至目前,已有50余名居民通過參與議事協商、環境整治等活動兌換積分,線下志愿服務與線上綠色回收結合,積分兌換機制讓居民每一份奉獻都有了“份”量,成為促進居民自治、增強共治精神的重要推動力。
“要讓居民從‘被動清’轉向‘主動護’,關鍵在于激發‘主人翁’意識。”復興路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營小區的實踐印證了“微共治”模式的可行性。通過搭建自治平臺、創新激勵機制,實現了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變“大合唱”。下一步,社區將持續探索黨建引領社區共治共享的新模式,以居民需求為核心,以基層自治力量撬動治理難題的解決,用好為民服務“金鑰匙”,打開社區共治的“幸福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