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楊麗芳 王珊 張學兵)3月15日清晨,趙灣鄉青龍山村的李桂花背著竹簍走進晨曦中的候車亭。隨著新能源公交車緩緩駛來,她將新摘的200斤高山云霧茶搬上車,笑著和司機打招呼:“今早進城趕早市,還能順路給孫子捎個快遞。”這條剛開通的“客貨郵”專線,讓這個海拔700米的偏遠山村正式接入谷城縣全域公交網絡。
一條條蜿蜒的農村公路穿山越嶺,一輛輛新能源公交車往來穿梭。在湖北襄陽谷城縣,“抬腳上車”的便捷出行體驗正深刻改變著60萬城鄉居民的生活圖景。2023年,這個山區縣以全省前三的農村客運評價成績,接連斬獲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域公交縣和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3項殊榮,走出一條山區縣域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
38億投入 重塑交通版圖
面對“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復雜地貌,谷城縣近3年累計投入38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370公里,改造危橋81座,建設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250公里。在崇山峻嶺間編織的立體路網,為全域公交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在五山鎮堰河村,新建的仿古候車亭與茶園風光相映成趣。“現在進城趕集,家門口就能坐新能源車。”村民王喜大爺展示著手機上的實時公交APP,“2塊錢到縣城,老年人還免費。”變化源于該縣實施的“車亭站”提檔工程——淘汰老舊車輛19臺,新增新能源車21臺,建成258個特色候車亭、50個首末站和100余個充電樁,83%的公交車輛實現電動化。
智慧運營 破解山區難題
“以前等車全憑運氣,現在手機能看車輛位置。”在紫金鎮綜合運輸服務站,正在候車的李云點贊智能調度系統。通過“一網統管”平臺,全縣222臺公交實現衛星定位、智能調度和主動安全預警,城鄉公交正點率超96%。3年來,智慧平臺已完成失物查找657次、人員辨識134次,成為山區群眾出行的“數字守護者”。

針對特殊地形,交通部門聯合多部門踏勘設計,創新構建“城際-城區-城鄉”三級網絡。如今,1條城際線、6條城區線、75條城鄉線如毛細血管深入284個建制村,93%的村莊實現公交覆蓋。在海拔800米的老君山村,新開通的旅游專線讓農家樂老板張建軍嘗到甜頭:“周末滿房要靠搶,公交直接開進景區停車場。”
“下一步,全縣將根據群眾出行和物流需求,進一步優化公交線路和班次,擴大帶貨公交覆蓋面,真正讓群眾實現門口坐公交、屋前發貨、村頭取件的愿景。”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光文說。
公交惠民 解鎖共富密碼
翻開谷城公交的惠民賬本:城區統一定價2元,城鄉票價最高降幅達70%,年均為群眾減負超千萬。更令人矚目的是“客貨郵”融合新模式——依托10個鄉鎮綜合服務站、253個村級網點,公交車變身“快遞員”,每月代運快遞3萬余件,帶動茶葉、香菇等農特產品走出大山。

在石花鎮公交首末站,剛卸完貨的司機劉金山師傅算起了經濟賬:“夜間錯峰充電,每度電省3毛,加上客貨聯運補貼,公司年節約成本百萬。”這種創新模式不僅讓公交集團實現自我造血,更催生了20余條交旅融合專線,帶動沿線民宿、農家樂增收超億元。
“公益性事業需要可持續機制。”谷城縣交通運輸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楊光波介紹,政府建立700萬元/年的兜底補貼機制,通過定制通勤班車、物流合作等市場化手段,形成“政府補一點、企業掙一點、市場籌一點”的良性循環。如今,這個曾經的山區貧困縣,正沿著“四好農村路”駛向鄉村振興的快車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