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郭炫龍 通訊員 彭楠楠)在荊門市東寶區層巒疊翠的群山環抱中,栗溪法庭如一方溫潤的璞玉,靜靜鑲嵌在鄂西山脈的褶皺里。這里沒有高墻深院,沒有威嚴的穹頂立柱,有著一群心懷百姓的法官和調解員。他們用法律的力量和溫情的智慧,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糾紛,在山水林田間書寫著基層治理的動人詩篇。

人民法庭。通訊員 供圖
“李庭長,您可得給我做主啊!”一位面容憔悴的農村婦女劉某踉蹌走進法庭,她顫抖著遞上一沓泛黃的遺產繼承材料。這是一起家事糾紛,因涉及到祖孫三代人遺產繼承,在家庭內部撕開了一道深不見底的裂痕。

綜治中心。通訊員 供圖
雖然村、鎮兩級調解平臺多次介入,但積怨已久的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面對劍拔弩張的雙方親屬,庭長李利娟沒有急于排期開庭。她深知,家事審判既要算清法律賬,更要修復親情賬。“您記得孩子滿月時全家拍的合照嗎……”調解室里,李利娟與駐庭調解員將法律條文化作親情密碼,用多年前老照片里的笑容、用灶臺邊共享的柴米油鹽,慢慢焐熱了當事人冰封的心房。
簽署完調解書后,劉某向前夫家人深深鞠了一躬。這份凝結著司法溫情與智慧的和解書,不僅讓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重歸于好,也讓李利娟更加堅定了“調解優先”的理念。她說:“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是溫暖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法律的溫度去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調解現場。通訊員 供圖
2024年,栗溪法庭轄區內的栗溪、馬河兩鎮民事訴訟案件受理量同比驟降88.5%,僅有的7起案件全部以調解結案,無一起判決案件,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的三重境界。
現如今,栗溪法庭的創新實踐,恰似一粒投入基層治理湖面的石子,激蕩起層層漣漪。法庭構建的“村—鎮—庭”三級矛盾過濾體系,如同精密的篩網,村級調解員用鄉情過濾鄰里糾紛,鎮級平臺以法理疏導跨村復雜糾紛,法庭則用司法確認兜牢法治底線。這種“三級三輪”的糾紛化解機制,使95.6%的矛盾止步于萌芽,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愿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