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莊雨)近日,筆者走進東寶區仙居鄉,清晨的陽光灑在仙居鄉付廟村的田野上,金色的油菜花隨風搖曳,村民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這個曾經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的山村,如今已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東寶區仙居鄉。通訊員 供圖
基礎先行,從“設施匱乏”到“根基穩固”
“以前喝水總是提心吊膽,擔心不衛生,現在打開水龍頭就能放心飲用,心里踏實多了。”王大媽滿臉笑意,話語中滿是對如今生活的滿意。過去,付廟村基礎設施匱乏,村民們吃水需要前往遠處挑水,農田莊稼也要“看天臉色”,出行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2019年,投資30萬元安全飲水工程落地實施,供水管道如毛細血管般延伸至每家每戶,清澈的自來水隨用隨有。2022年,投入150萬元開展的水利建設工程完工,修繕后的灌溉渠道和新建的5座泵房,極大地改善了灌溉條件。村里那條破舊的土路,曾是農產品運出的“攔路虎”。如今,也搖身一變成為平坦寬闊的水泥路。李大叔感慨道:“以前運貨時一路顛簸,貨物損耗大,還賣不上好價錢,現在貨車能直接開到家門口,方便多了。”

東寶區仙居鄉。通訊員 供圖
產業破局,從“靠天吃飯”到“多元發展”
“以前干啥都艱難,守著幾畝薄田,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年輕人都紛紛外出闖蕩。”村民陳大叔回憶往昔,滿是感慨。以前,付廟村產業結構單一,以傳統農業為主,村集體經濟近乎空白,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但隨著近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付廟村形成了以苗木、魚蝦、肉牛、中藥材為主導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2019年村里大力推廣養殖業,發展魚蝦養殖200余畝。村民陳大亮養殖50畝魚蝦,年人均增收20000元左右。村民張家寶通過養殖肉牛致富,還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參與,共同走上致富道路。2020年,村級經濟林場成功發包,發展了200余畝綠化苗木。引進優質品種,并邀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帶動10余名村民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2023年,看著鄰近幾個村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如此之好,付廟村成立專業合作社,種植100余畝芍藥,進行統一運營管理,還帶動村民自發種植芍藥、百部根等中藥材300余畝。孫大姐開心地說:“種芍藥后,收入明顯增加,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2024年付廟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6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
環境煥新,從“雜亂無序”到“整潔宜居 ”
寬闊筆直的鄉村道路,功能齊全的文化廣場,造型別致的太陽能路燈……行走在付廟村的組組灣灣,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入戶道路四通八達,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如詩如夢的世外桃源。環境亦是民生。近年來,付廟村以“宜居”為目標,整合各類財政專項資金近130萬元,對村級主干道3公里路道進行綠化、重新部署村級主路電力線路、通訊線路、進行改廁183戶、安裝太陽能路燈146余盞、每戶設置一個垃圾桶、安放21個勾臂箱。2024年,村里還積極爭取移民后扶及美麗家園建設資金300萬元,自籌77.24萬元,新建1210平方米活動廣場,設百姓大舞臺與1套健身器材;打造荷塘漫步道、觀景平臺及休息平臺;建成休閑文化廣場,配游樂設施;3.1公里舊路鋪瀝青,新修1365米道路;拆除1200平方米老舊設施,開展綠化,讓村莊四季有花有綠。

建設休息文化廣場。通訊員 供圖
付廟村始終堅持“建設幸福和諧付廟村”的理念,圍繞水庫擴修公路、新建步道、打造廣場、綠化村莊。同時,積極開展“清潔家園”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入“村民積分制”,探索“生態修復+旅游”模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曾經的“空心村”,如今已變成生機勃勃的美麗家園,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玩,村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夕陽西下,付廟村的田野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如今,山水靈秀的付廟村,正書寫著萬千詩意。一幅幅“傳統與現代、田園與生態”的美麗畫卷,正在綠水青山間鋪展開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