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譚明猛 通訊員王夫之、姚華力、謝力豪)清明前夕,江夏區山坡街有機茶園迎來豐收季。晨光穿透薄霧,千畝茶壟間萬點嫩綠搖曳,身著紅布衫的采茶工指尖翻飛,將新芽收入背簍。百米外的制茶車間里,國網武漢市江夏區供電公司紀委創新實施的 "清風為民助服務" 專項監督行動正在開展,智能化電炒茶設備正滿負荷運轉,茶香裹挾著機器嗡鳴飄散在春日暖陽中,奏響鄉村振興的協奏曲。

在江夏區山坡街光明村有機茶園里,茶農們搶抓晴好天氣采摘入春來首批鮮葉,制茶車間內24小時運轉的智能化電炒茶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產。"現在每天能加工100 多斤鮮葉,訂單排到 6 月中旬!" 茶園負責人輕撫新炒制的“光明茶”,言語間難掩喜色。這份底氣,源自江夏區供電公司紀委實施的 "清風為民助服務" 專項監督行動。該公司通過 "三查三促"(查設備運行促生產、查線路隱患促安全、查服務效能促增收)工作機制,將監督嵌入生產全鏈條,讓 "每一片葉子" 真正成為富民產業。

茶香氤氳中,電力 "紀檢藍" 與茶園 "生態綠" 相映成趣,他們將監督觸角延伸至產業鏈末梢,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蹲點式"監督,發現部分茶農存在自架臨時用電不規范問題后,立即督促供電所組建黨員服務隊,短期內完成多處線路隱患處理。同時,建立"問題整改回頭看"機制,對前期申請的變壓器增容、線路設備隱患的消缺進行一一核實,督促茶場生產流水線的整改,指導茶廠優化生產流程,推動茶葉優品率提升15%, 幫助茶廠節約用電成本數千元。“電壓穩定后,茶葉條索更緊結,湯色透亮多了,茶葉炒制質量明顯提升”。茶農何師傅展示著剛出爐的炒青,指尖還殘留著茶香。
在公司紀委部門推動下,江夏區供電公司各基層站所圍繞"春茶保電三色預警"機制,通過營銷智能用能平臺實時監測制茶車間負荷情況,對超負荷運行設備提前預警并協調增容。同時,建立"茶產業服務綠色通道",開展 "電保姆" 專項服務,協助解決設備故障 13 次,挽回經濟損失超20 萬元,將電炒茶設備檢修響應時間大幅壓縮。茶農們不禁有感而發:"有了供電公司紀委同志的腳印留在茶地里,我們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目前,江夏區電炒茶產業已形成"種植—加工—冷鏈"全電產業鏈,通過5G物聯網技術實現茶園智能灌溉、無人機巡檢,溫濕度智能調控及病蟲害預警,茶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與此同時該公司紀委建立"供電+茶產業"廉潔共建機制,對新增制茶優農惠農政策實施全流程監督,確保上級精神精準落地。
"我們將持續深化'清風為民助服務',在春茶生產季重點監督用電保障、設備運維等關鍵環節,以精準監督保障電炒茶產業提質增效”。經過一天調試檢修忙碌,當最后一縷茶香消散在暮色中,制茶車間的燈火依然通明。紀檢監督員們的腳步并未停歇,他們正用 "紀檢藍" 守護著 "生態綠",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中,續寫 "黃金葉" 的傳奇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