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陳泉 通訊員張航、吳勝峰、張春磊)“老一輩的規矩能改嗎?不請樂隊、不擺流水席,別人不得笑話咱們家......”在2025“知音漢陽 文明同行”第二場百姓大舞臺的舞臺上,一部由紅白喜事戲班擾民的真實案例改編的快板劇,引起了現場300多位居民的共鳴。

圖為:節目演出現場。
在時代發展的滾滾浪潮中,人們對生命的敬畏與對自然的熱愛愈發深沉。生態安葬與文明祭祀,作為現代社會對傳統殯葬文化的革新,正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成為人們追思逝者、傳承文化的新選擇。漢陽區緊跟時代步伐,精心策劃推出原創快板劇《殯葬新風潤民心 移風易俗齊踐行》,以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移風易俗的文明種子播撒至千家萬戶。
該劇通過父女兩代人治喪觀念碰撞的生活化場景,將生態安葬、文明祭祀理念,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演繹。表演中,父親秉持傳統,堅持老一套的治喪方式;女兒則緊跟時代,倡導文明新風。他們用地道方言你來我往,將生態安葬、文明祭祀的先進理念巧妙融入每一句臺詞里。

圖為:節目演出現場。
節目創作團隊透露,該作品的靈感源自轄區紅白喜事戲班擾民的真實故事為藍本,通過民眾易于接受的快板書形式,大力倡導厚養薄葬、喜事新辦的理念,讓群眾在輕松愉悅的歡聲笑語中,自然而然地領悟文明的深刻內涵,在潛移默化間受到文明新風的熏陶。

圖為:節目演出現場。

圖為:節目演出現場。
“這個節目有點意思,讓我們一下子就記住了文明祭祀、厚養薄葬這些觀念,以后我們肯定積極響應!”不少居民在觀看節目后表示,以往覺得傳統喪葬儀式才是對逝者的尊重,近些年隨著大眾觀念的轉變,和認知的提高,慢慢明白文明祭祀、生態安葬同樣能寄托哀思,而且更加環保,不影響后人,這才是真正該提倡的新風尚。
“漢陽戶籍居民,在市內經營性公墓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逝者家屬,符合條件的,每例可獎勵2000元!”在舞臺之下,漢陽區民政局工作人員也沒閑著,他們積極向居民解讀《武漢市基本殯葬惠民政策》《漢陽區節地生態安葬獎勵政策》等操作指引。漢陽區節地生態安葬獎勵政策實施2年來,已有近50位逝者家屬申領了獎補資金。這一政策不僅是對選擇生態安葬家庭的鼓勵,更是漢陽區推動殯葬改革的有力舉措。

圖為:節目演出現場。
近年來,漢陽將殯葬改革與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堅持綠色生態與惠民利民導向。通過構建四級文明實踐陣地,并將530余個紅色驛站、陽小驛等點位拓展為文明實踐點,通過定點+移動宣講形式,開展移風易俗、綠色殯葬、惠民政策等宣講;在漢陽扁擔山公墓管理處原有殯葬民俗文化博物館基礎上打造了“殯葬移風易俗宣傳點”;以弘揚和傳播“殯葬文化、生態文化、英烈文化”為核心,組建“漢陽喪俗新風宣講隊”,以部門為單位、全員參與、以身示范,開展政策宣講。
如今,在漢陽,殯葬改革的春風吹遍每一個角落,文明殯葬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成為居民們口口相傳、身體力行的生活準則。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漢陽區將持續開展貼近民生的文明實踐活動,讓移風易俗在群眾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繪就新時代文明漢陽的清明畫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